温哥华Lipont Place力邦艺术港:活动场地租赁,拍摄场地租赁!

学校给学生发猪肉是向家长邀功?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浙江一中学用猪肉当奖学金:一等奖五斤,二等奖三斤。对此“奇葩”奖励,有点赞的,也有吐槽的,好像点赞的占多数,因为他们基本认同校长的解释:“我们的出发点是让全家人都能够一起来分享学生的喜悦,而以肉作为奖学金非常接地气。”

  看到此报道,老文首先想到的是孔夫子,正是从他老人家开始,猪肉成了连接师生的纽带。“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教诲焉。”孔老师收学生,学费或报酬就是“束修”,也就是十条腊肉。尽管对“束修”的解释见仁见智,但看看现在大学里不交学费或欠学费学生的境况,就可推测孔夫子办学,收点腊肉还是不过分的。孔夫子开了先河,有些地方或有些人也就慢慢形成了拜师或感激老师时送腊肉的传统或习惯。老实说,文老师也曾收到过学生送的腊肉。

  老师给学生发猪肉,这种逆向行动在中国教育史上应该算是开先河的,否则,怎么会成为津津乐道的新闻?据媒体深入挖掘,该中学其实已是第三年发猪肉奖励学生了。看来,老师给学生发猪肉也正在慢慢或将要形成传统。如果点赞再多一点,这种做法在全国各地推广也是可能的,因为,很多学校像今天的电视台一样,见别人新创作的节目有收视率,必然模仿。


  毫不夸张地说,老文在上中小学时,得到的各级各类大大小小的奖励也不少,奖品包括《雷锋日记》等正能量书籍、笔和本子等学习用品、T恤和毛巾等生活必需品以及现金大致四类,基本上是为学生量身定做的,没考虑过让全家人一起分享。这样的奖励是否欠考虑,今天当然值得再考虑。

  老文得奖当时直到现在的切身体会有两点。其一,物质奖励对激励得奖者进步的作用约等于零,但引起的并发症可能不少(理应被关注但其实无人关注),真正促使得奖者努力学习的,一是兴趣,二是需求或追求。也许有人认为奖励先进、树立榜样可以激励后进,但国外有过研究,过度宣扬典型,对学生成长不利。表扬人也是批评人,表扬极少数的同时可能在打击大多数,最好的效果充其量是那些个大多数对表扬漠不关心。


  其二,什么样的奖励方式和种类比较好?这里面大有学问,发奖方的预想只能算是一厢情愿。孔夫子有个伟大的教育思想,叫做有教无类。奖励作为教育的一种方式,也应该有“奖”无类,也就是说人人值得奖励或人人都有值得奖励的一面。另外,一种奖励方式或种类不可能适用于所有学生,就像给老师发福利,有人说发油好,有人说发米好,有人说索性发钱好。特别是,现代社会,人的追求趋向多元,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追求,而奖励(特别是标准单一的奖励)如果引导所有学生向一个模子靠拢,那真还不如不奖。


  仔细考究校长的解释,感觉这样的奖励设置多少反映出目前中小学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学校没有把学生当作独立的个体,从而做任何事情,包括颁奖,不是完全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而是要么全凭老师意愿或喜好,要么从讨好家长的角度出发。

  如此说来,学校用猪肉当奖学金就难免被认为在向家长邀功了。奖励学习或生活用品担心学生只顾自己享用而不向家长报告,奖励现金担心更可能被学生一个人私吞或挥霍,这两者都会导致老师功劳被埋没,奖励猪肉便成为最高明的策略——学生只好提回家交给父母了吧。你要知道梨子的味道,你就得亲口去尝一尝。你要知道孩子得奖的味道,也最好亲口尝一尝。喝水不忘挖井人,吃肉能不想起发肉人吗?特别是,当你乐陶陶地享用孩子年纪轻轻凭本事得来的猪肉时,你难道不会发自肺腑地感激教你孩子本事的老师、夸赞学校的教育真是亚克西吗?

  在老文看来,这样的推测尽管有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但也从另一角度再次说明,如何奖励学生是一个值得仔细研究的老课题。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当前评论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Copyright © 加西网,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