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中國的博士越來越多 大學快裝不下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前段時間,在太原某高校,“博士滿五年未升副教授,轉崗後勤保衛”的政策,引起過一片嘩然。


不是說博士就不能從事後勤保衛崗,但至少這跟人們對博士的美好想象,差距甚遠。

長期以來,中國父母公認的好職業中,大學教師占據一席——從事科研、受人尊敬、時間自由,看上去很美。但如今,“北清博士考城管”“博士去小學任教”等新聞,時常出現。


離開學術圈的年輕博士正在增加。這期間發生了什麼?

01

博士越來越多,大學裝不下了

第一個情況是,我們的大學,似乎裝不了那麼多的博士畢業生了。

博士生連年擴招。

截至2023年,全國在校博士生人數達到61.25萬人。2023年,中國博士生招生人數為15.33萬人,超過2000年至2003年招生人數總和。

同比2022年,增加1.43萬人,增幅約10.29%。同期,碩士生擴招至114.84萬人,增長4.1%。博士數量漲得比碩士還快。

從人口占比上看,這一數量還沒有讓學歷“爛大街”。

截至2022年,中國累計獲得博士學位者有110.1萬人,博士學位人口比例僅為0.078%。即平均每一萬位國人中,有不足八位博士,這低於發達國家0.5%—1%的水平。

問題在高校這一側。

並不是他們不想招。地方普通院校,僅有本碩學歷的教師占比不少。教師學歷結構優化,依然是重要任務。


但矛盾點是,早期入校的教師或行政人員,多享有事業編制,這導致地方高校總是機構臃腫——有太多的人員要養,新來的坑位自然就少。

根據《中國教育統計年鑒》數據,從2014年到2022年,34歲及以下高校教師的占比從37.8%降至29.5%。與大家預期不同,院校吸納年輕人才的能力並無上升。



而未來情況也不樂觀。隨著新生人口顯著下滑,專業實力平平的普本院校,也許會緊隨婦產科、幼兒園、中小學的步伐:學生沒那麼多了,招新的老師就無從談起。


未雨綢繆。長期以來,大學教師尤其是“青椒”(青年教師)的薪資並不突出。

華東師大學者近年對全國3772位大學教師開展調查。根據中位數數據,高校教師稅前工資為1萬元左右,實得工資平均8100元每月,算上一定的公積金與績效,年總工資在15萬一年。

其中,東部高校45歲以上教師工資較高,而西部“青椒”每月實得,則多在五六千元。

在西部省會城市高校任教的彭飛,深有感觸。

“比如春節後第一個月,是數額最少的一次。周圍有些老教師只有四五千一個月,我是人才引進,相對高一點,但還是感覺不夠。”

彭飛補充道:“並且年終績效也減半了。以往有三四萬,今年只有兩萬。單位提倡節衣縮食。”

算上開不完的會議、無償幹的雜活,作為副教授的彭飛,幾乎沒有太多時間寫論文了。但作為人才引進條件,高校對他的發文數量要求只增不減:三年發五篇CSSCI期刊論文(錄用率通常低於10%),否則沒有更多績效。他感到郁悶。

作為近年招新博士的主流方式,人才引進盡管宣稱有房補、科研經費等各項待遇,但每所院校,都會設置較多的論文數量與科研基金作為交換條件。

有人說,高校教師月入八千也不低了,何不食肉糜。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4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41 秒 and 6 DB Queries in 0.002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