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道理,开鲁县“先交钱再种地”的新闻反转不了的(图)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舆论喜欢看新闻反转来增加谈资,官方有动力让负面舆情反转来挣回面子,但只要摆事实讲道理,内蒙古开鲁县基层干部阻挠春耕这件事情的基本面貌和是非曲直是不会反转的。




这两天,不断地有专家和自媒体跑出来为开鲁县站台,为纪云浩鸣冤,意图让这件事情反转成“奸商低价租地后擅自改变用途谋取暴利”的故事。按他们的反转剧本,开鲁县成了刁民和媒体联手设局的受害者,年轻干部纪云浩则是一位秉公执法的背锅侠。

不要太离谱好吗……

声称真相反转的人们主要有这么几个观点:

1.承包这片土地的老板擅自改变土地用途,违规把草场变成耕地,不利于水土保持。

2.承包土地的老板以700元每亩的高价把地分租给其他农民,赚取高额利润,却不愿意补交承包费。

3.开鲁县是上级确定的“耕地高效利用试点”,收取“增补承包费”有据可依。


4.阻挠春耕的主力不是干部,而是其他已经补交了费用的农户,人家都交了就你不交,这样不公平。

持有上述观点的代表性人物是武汉大学社会学教授吕德文,其他很多自媒体多半都是依据其中一两个点展开来高呼反转。

不要被教授的头衔唬住,不要被似是而非的逻辑绕晕,我逐一帮大家分析这几条反转的观点,其实一条都站不住脚。


第一条,改变土地用途事实存在,但并不构成补交钱的理由

从已经公开的部分合同条款可以看到,这起事件中引发争议的四千多亩土地原本的确是草场,最开始承包的目的是种草养牛,现在变成了种玉米的耕地,的确是改变了土地用途。

但是请大家注意几点:

首先,在半农半牧地区,草场和耕地的相互转换是很常见的现象,当地也不止新闻里曝光的这一家把草场改造成了耕地,所以才出现了有人交钱有人没交的情况。指出这一点并不是说大家都这么干就合理,而是强调这种土地性质的转换是一个常见的、自发的、不需要经过审批的民间行为,并不能和工业用地转为住宅用地那种增值做对比。真要类比,更接近于以机械厂的名义租下厂房后开了家服装厂。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已经有 1 人参与评论了, 我也来说几句吧
上一页123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当前评论

    当前评论
    评论1 游客 [后.至.迁.不] 2024-04-27 22:31
    内蒙古哲里木盟开鲁县麻黄素厂---1987年,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