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虎的聊齋
空間首頁
|
博客
|
好友分享
|
相冊
|
存檔
|
朋友和群組
|
個人資料
魚腥草為什麼叫“折耳根”?
2016-11-30 18:19:16
>>文章內容
作者:
博物雜志
為什麼呢?
多年前,我和一個朋友去野外拍攝昆蟲。拍著拍著,他卻被腳邊的一種小草吸引,開始蹲在地上挖起草來。
“我舅媽愛吃這個,挖點回去。”他說。“這是什麼野菜?”我問。他掐了一把葉子搓了搓,一下懟到我的鼻子下面:“聞。”
這是大自然的饋贈,它吸收了最明亮最透徹的陽光,是人和大山的約定,我一定不能糟蹋這純天然的食材。我在半秒鍾內想完前面這堆話後,深吸了一口氣。
一股濃烈的魚腥味瞬間填滿了大腦的每個溝回,我使用了最大限度的禮貌才沒有吐出來。“這就是魚腥草。”朋友笑了。
魚腥草。來源:123rf.com.cn正版圖片庫
幾年後,我在雲南又與它狹路相逢。它變成了盤子裡的一段段菜梗,名喚“折耳根”。吃到嘴裡發現,腥味並不明顯,配上酸辣的調料,著實的不錯呢。
可翻開《中國植物志》你會發現,這種植物的正式名稱叫“蕺菜”。
魚腥草的正式中文名叫“蕺菜”。來源:《果蔬志》台歷,淘寶“博物小館自然市集”出品
蕺讀“jí”,早在東漢就用這個字來指代魚腥草了,自古以來,蕺菜都是這種植物的正式名稱,而魚腥草、折耳根都是民間的俗稱。
魚腥草的花。來源:123rf.com.cn正版圖片庫
魚腥草好理解,可折耳根是什麼意思呢?其實,各地有不同的說法和寫法,比如紫兒根、截兒根、側耳根……這就表明,紫兒、截兒、側耳、折耳,都是某個字的訛變。
這個字其實就是蕺。雖然今天字典裡它讀jí,但古音是讀zhi或者ze的,老百姓念的時候加個兒化音,就變成“折耳”了。要較真的話,應該寫成“蕺兒根”才對。
至於“根”也好理解,因為大家常吃的是它埋在土裡的根狀部分,說是根,其實是莖。洗幹淨後來個涼拌,最是爽口。
能吃的所謂“根”,其實是莖。來源:《果蔬志》台歷,淘寶“博物小館自然市集”出品
不過要注意,現在科研人員發現,魚腥草含有“馬兜鈴內酰胺”,這種物質對腎有潛在的危害,雖然還沒有像樣的病例證明吃它會導致腎病,但為了保險起見,還是不要大量地吃,玩了命地吃。偶爾饞了來一盤,還是可以的。至於痛恨折耳根味道卻常被父母逼著吃的孩子們,可以用“拒絕折耳根,腎好我也好”來逃過一劫了。
西方人不吃折耳根,而是把它培育成美麗的園藝品種欣賞。來源:123rf.com.cn正版圖庫
maohu |
點擊: 0
|
評論: 0
|
分類: 缺省
|
論壇: 加西菜園
|
論壇帖子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
或
分享到朋友圈
,謝謝!
分享:
分享到微信
文章評論
現在還沒有任何評論,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或者回復。
發表評論
很抱歉,僅有會員才能發表評論。
請
點擊此處
免費注冊, 或者
點擊此處
登錄,登錄後您便可以發表評論。謝謝!
文章分類
缺省
Our Sponsors
快速導航
首頁
論壇
Classified Search Engine
黃頁/二手
北美個人空間
免費注冊
登錄
統計
點擊: 8924800
帖子數量: 89027
開辟個人空間: 2013-03-28
最後更新: 2022-06-02
RSS訂閱
https://www.westca.com/Space/u=maohu/lang=tchinese.html
加西網為
北美中文網
傳媒集團旗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