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630年代开始,
俄罗斯帝国的探索队进入该地区,寻求在
远东地区开拓不冻港口,俄罗斯和清朝曾有着多次领土上的武装冲突。在1689年清朝和俄罗斯帝国签订的《
尼布楚条约》中订明海参崴属清朝,但是后来清朝国力不振,到了1858年时清
黑龙江将军奕山在
俄罗斯帝国的军事胁迫下签订《
瑷珲条约》,规定包括海参崴的
乌苏里江以东地区为清俄共管。两年后的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俄国又与清政府签订《
中俄北京条约》将该处割让俄国。苏俄政府曾打算归还,但没有执行
[45],俄罗斯正式长期占领了清政府乌苏里江以东约40万平方千米的领土。俄罗斯在海参崴筑寨建港,将其命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
[15]。后来,符拉迪沃斯托克成为俄国未来在远东发展政策上最重要的港口。
该港口可认为是最好的。他让很多人想起奥尔加湾,但只是比她小,更舒适、更温暖、更开朗。然而,周围都是同样的橡树,一样风景如画的山脉。低地河流潺潺,岸边有很多泉水。我们前几天搭建的哨所,有着白色的帐篷,在一群尚未被砍伐、刚刚清理过的橡树中显得很漂亮。
——民族志学家谢尔盖·马克西莫夫的描述中提到了港口的第一天[46]。
符拉迪沃斯托克成为
俄罗斯帝国在远东地区的一个重要的军事基地,由于距离俄国欧洲部分核心地带太远,该地的发展缓慢。1861年11月12日,第一位非军事人员商人
雅科夫·拉扎列维奇·谢苗诺夫与家人抵达符拉迪沃斯托克。1862年3月27日,第一次有人在符拉迪沃斯托克购买土地,买主正是雅科夫·谢苗诺夫,1870年他当选为第一位市领导人。地方自治形成
[47]。1871年,西伯利亚舰队的主要海军基地、军事总督的总部和其他海军部门从
阿穆尔河畔尼古拉耶夫斯克迁至符拉迪沃斯托克
[48]。将俄罗斯在远东的主要海军基地建设转移到
奥尔加湾的尝试也没有停止。1879年,战争部委员会甚至做出决定,只留下符拉迪沃斯托克商业港口的功能。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支持者和无数的抗议活动,甚至组织了一场捍卫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新闻运动。1879年春,总参谋部军官
米哈伊尔·帕夫洛维奇·季赫梅涅夫少将被派往远东,被指示对日本海的俄罗斯海岸进行详细的军事战略研究,包括研究“声称具有军用港口作用”的要点的军事和经济意义。季赫梅涅夫果断地选择符拉迪沃斯托克作为军港,并恶化了与满清的关系,解决了港口争议
[49]。
在19世纪70年代,政府鼓励在南
乌苏里江地区重新定居,有助于哨所人口的增加:根据1878年的第一次人口普查,符拉迪沃斯托克有4,163名居民。通过了城市法规、城市杜马和市长的位置,采用市徽章,尽管当时符拉迪沃斯托克没有被承认作一个城市
[50]。英国舰队不断的攻击威胁,符拉迪沃斯托克被积极发展为海军基地
[51]。1880年,符拉迪沃斯托克获得城市地位
[48]。19世纪90年代,
西伯利亚铁路和
中东铁路的建成使符拉迪沃斯托克人口和经济发展。1897年2月21日俄罗斯的第一次人口普查显示有28,993名居民居住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十年后市人口增加了两倍
[50]。
二十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政治局势不稳导致长期危机。政府的注意力转移到
亚瑟港和
达里尼,1900-1901年中国北方发生
义和团起义,1904-1905年俄日战争和
第一次俄国革命导致符拉迪沃斯托克经济活动几乎停滞
[54]。1904年至1905年间
日俄战争中,其曾被日本海军派遣的分遣舰队突袭。有俄军巡洋舰队坚守,使日本海军转移目标。1907年,城市发展开启新的阶段,俄国丢失亚瑟港和达尔尼使符拉迪沃斯托克再次成为俄罗斯在太平洋上的主要港口。自由港制度被引入,直到1914年,经历了快速增长,成为亚太地区的经济中心之一
[54]。符拉迪沃斯托克人口超过10万,民族多样性高。当时的俄罗斯人只占人口的不到一半
[55],大量的中国人、朝鲜人和日本人社区在城市里发展起来。城市的社会生活蓬勃发展,许多公共协会已经成立,从慈善团体到爱好团体都有。在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城市没有遭到战争直接波及
[56],符拉迪沃斯托克港成为俄军接收美国支援物资(如食物、引擎、武器)的主要地点,其重要性迅速窜升,成为俄罗斯主要商港之一
[18][57],进入港口的货物数量和范围的快速增长,1916年港口的货物周转量超过200万吨,需要紧急扩建和技术的重新装备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