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中国四条高铁票价喊涨 戳破"高铁带动商业"幻象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中国四条高铁票价喊涨 分析:戳破“高铁带动商业”幻象 https://t.co/fDOtfCPmHO— 美国之音中文网 (@VOAChinese) May 13, 2024


中国铁路官网2日宣布将调整包括京广高铁武广段、沪昆高铁杭长段等4条路线票价,增幅约20%至40%,对于高铁选在中国经济疲软之际涨价,有分析认为是因为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在缺钱,问题是,这些路线所经之处,很多都是对于铁道交通存在“刚需”的商务人士,甚至外出务工人员,车票涨价恐令他们的负担更加沉重。

公告内容指出,票价调涨将于6月15日生效,以武汉至广州南的单程二等座为例,将从现在的人民币463.5元涨至553元,商务座涨幅更高,例如杭州东至长沙南,就从1,257元调到1,697元,涨幅达35%。


长三角地区热门的上海虹桥到杭州东路线,涨幅更达39.41%。

面对高铁出行开销“涨声响起”,在抖音和微博等社交平台出现反对声浪,有网民批评“要涨就涨商务座,让有钱人平摊亏空,我们不行,多涨一点都影响打工人出行”、“集团亏钱为何找我们(薪资)3,000一个月的人”?

也有人揶揄道“财富与我无关,苦难与我平摊”、“强烈建议设置下等座”。

《三联生活周刊》在5月7日报道指出,此次调价所涉及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虽然有许多城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居全国前列,但以沪昆客专为例,离开杭州往内地走,途经的南昌、长沙,人均收入就快速下跌,对高价票的承受能力急遽下降。

此外,湖南、湖北州都是人口大省,分别向沿海城市输送人员,但外来务工人员通常收入低于沿海居民,又常面对假期少、时间紧的窘境,更加依赖高铁,文中分析,凡此种种,都显示提升票价不现实。

相对之下,薪资较高的白领通勤族,对于车票涨价的承受力较高。

家住上海的施小姐每周都需搭高铁往返杭州上班,她在接受美国之音访问时指出,跟自己一样“周度通勤”往返沪杭两城工作的白领族群十分普及,其薪资水平大多能负担高铁费用。

此外施小姐说,日常搭乘高铁的客群多是商务客,出差可以报销,交通成本其实是增加到企业头上。

在她看来,是因为中国长年保持低廉的民生成本,水、电、煤气、交通都比国外便宜,这次大幅调动民生物价才会让人民格外有感。


施小姐说:“过去的基础建设是属于猛增的阶段,本来它是一个很高投入且需要高回报,才能去持平它的一个损益情况。民生的基本的支出开销,水电这块增加一定是普世的、就是无差别的,不管你在哪个阶层,你都一定对这个事情是有感知的,但是高铁本身就是一个高消费行为。”

上官乱:高铁带动商业“只是幻象”

虽说商务客能理解高铁涨价的必要,但《澎湃新闻》10日报道直言,这是中国高铁近年涨价幅度最高的一次,反映出中国高铁发展至今总长4.5万公里,却仅有京沪、广深等少数线路实现营利,这般难掩的困境。

文中指出,从2005年至2023年的政策性建设,导致“铁老大”国铁集团债务翻了13倍,从4,768亿元猛增至6.13万亿,原因正是修建高铁网络,据评估,在平原建造高铁平均每公里成本就要人民币1.5亿元,山区更高。


从四川成都移居台湾的作家上官乱指出,中国当前遭遇通缩,但水、电、气又齐涨,如同“霸王条款”,许多人工资下降,民生必需花费越涨越多,高铁涨价无疑是雪上加霜。

上官乱说,不同的是高铁在中国还被“小粉红”吹捧成“基建狂魔”形象,不但形塑中国已跃进成发达国家,还做到技术输出,在官方叙事中,高铁更成为习近平“东升西降”的最佳代表。

另一方面,高铁虽能拉动地方经济,却也可能导致地方经济泡沫化。

上官乱指出,中国高铁和地产经济紧密结合,高铁站大多选址在离城区很遥远的郊区,并规划新建商场及住宅区,希望靠高铁活络周边商业。

然而伴随中国地产经济崩塌,高铁周围新楼盘与商铺空置率高,上官乱说,即使少数大城市的经济增长率与高铁建设密度相关,但在大多数地区,“高铁带动商业”只是幻象。

更严重的是,中国高铁多年来还要承担拉动内需和消耗产能过剩的任务。

上官乱告诉美国之音:“中国遇到这个经济下滑的时候,他(中国政府)都拿高铁在支撑着、在拉动内需,支持着地方的经济,像08年的经济危机以后、还有12年经济下滑以后,还有尤其是这一次三年疫情之后。高铁已经过度投资了,他是完全知道,但是没有办法,他也没有别的核心技术。”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上一页12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56 秒 and 8 DB Queries in 0.003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