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現代人討厭林黛玉,理由很多,很充分:
小心眼、疑似肺結核、愛哭、尖刻......
可是,在我看來,黛玉不僅美,還可愛,還可敬。
外表美不用說,她的外在美,是一種沒有時間性的古典“通美”,弱如扶風,清秀飄逸,符合中國傳統男權社會對女性美的定位。現代男性,似乎也並未完全擺脫古代男人欣賞女性苗條柔美的取向。
內在美,更理所當然。她詩才敏捷,文采風流,更兼心思婉曲,是賈府逆子賈寶玉唯一的知音。
你當然可以討厭賈寶玉,嫌他成天混在女人堆裡不求上進,且娘娘氣十足。但是不要忘了,賈寶玉幾乎是中國男權社會中第一個懂得愛護女性、從心裡尊重女性的上流社會的士子代表,對比宋江時代以降的視女性為玩物、視“妻子如衣服”的男性濁物,其差別何止天壤!
魯迅評寶玉說,“悲涼之霧,遍被華林。呼吸而獨感受之者,唯寶玉矣。”(大致如此,20年前看的,記不真切了)。寶玉不願向賈政所代表的虛偽士大夫價值觀妥協,不惜以一生經濟仕途為代價,比起竹林七賢之流的假清高,也不知道要真實多少倍!
而黛玉是唯一一個懂得寶玉、與寶玉惺惺相惜並堅定地與他站在一條戰壕的人。他們的愛情,在我眼中,代表了“精神之戀”(也可以說是初戀)的最高境界——“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黛玉不幸生在那樣污濁的時代,可憐她縱有驚世的美貌與才華,又以一介女流之身,何能從世俗的泥沼中真正脫離?所以,她的結局,從一開始就注定了,只能以出世這一條唯一的道路,來保全其外在“皮囊”和內心一致的高潔。更因為此,黛玉之死,令千百年來多少女子,敬佩、欣賞、歎息。
有哪一個女人,可能在黛玉身上找不到自己一絲一毫的影子?
而黛玉最可貴的一點,陳寅恪的一句話恰恰可以概括“獨立之精神、自由之人格”。
對於一名現代女性而言,不管你今天正在被怎樣的俗務纏繞:孩子的尿布、鍋邊灶台、成堆的臓衣服臓盤子、煩心的工作……你不能不承認,只要你願意有5分鍾靜下來,檢視一下自己的內心,也許,你就會發現,人,歸根結底是孤獨的,而黛玉那樣的孤獨、抗爭、堅持、自潔,總會觸動你內心的某一根柔軟的弦索。
金岳霖還是誰,形容林徽因,說她“布衣荊裙,難掩國色”。這句話,用在黛玉的精神氣質上,顯然也是極其貼切的。
我相信,對林黛玉的喜惡,應該區分在“妻之”與“友之”上。
人要在現實中生活,憑心而論,娶了林黛玉做老婆,苦頭是有得要吃了。
若是和她話題合拍,飲飲酒做做詩,賞花賞月,這樣的朋友,當然完美。
月亮背後 寫道: |
金岳霖還是誰,形容林徽因,說她“布衣荊裙,難掩國色”。這句話,用在黛玉的精神氣質上,顯然也是極其貼切的。
|
金岳霖愛了林徽因一輩子,即使她已嫁作他人婦,依然能給出這樣的贊譽,有此藍顏,徽因何幸啊~
Coconut 寫道: |
我相信,對林黛玉的喜惡,應該區分在“妻之”與“友之”上。
人要在現實中生活,憑心而論,娶了林黛玉做老婆,苦頭是有得要吃了。
若是和她話題合拍,飲飲酒做做詩,賞花賞月,這樣的朋友,當然完美。
|
椰子,你們男人真俗。見到一個女人,就必須要麼妻之要麼友之?
就不能像欣賞蓮花梅花竹子一樣,美學賞析而已?
唉,梅妻鶴子,也是你們男人幹的。算了!
俺的看法是黛玉更應該是妙玉,在廟裡被人供奉著這一生也許能平安到老,只要別頻發神經日被同事們給潛規則了也許可以。說白了就是一社會寄生蟲,四肢不勤,不能下廚房,沒有經濟意識,不會體貼人,除了寫幾首酸詩外沒有其他特長。真的要找一個為何喜歡寶玉的原因,那就是選擇太少,平時見到的男人中只有寶玉年齡適中,總不能找賈政幾個吧,賈薔幾個喜歡有情趣的也不會找她,賈璉是有賊心沒賊膽,秦鍾這種小廝身份上不行。所以這種愛就是一種占有欲的愛,和愛貓狗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