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往事:壓箱底的大小黃魚。
圖片中這個東西叫大黃魚,小黃魚。
大黃魚一條312克,小黃魚一條31.25克。

當時大黃魚購買力還是可以的。比如1947年合肥路買一套臨街3層的宅子用大黃魚4根。
而當時,法幣對黃金已經亂掉了。
當時上海人很多都把法幣兌了黃金,2月份引發了黃金風潮。
2月17日,財政部分電各海關,切實嚴防黃金走私出口;
2月19日,財政次長徐柏園召見海關總稅務司李度、副總稅務司丁貴堂等,研討防止走私問題,決定加強稽查,如發現走私黃金、美鈔,即予沒收。
2月24日,蔣手令在上海總濟監察團,限月底前查明金潮真相報核。
然而一方面當局查抄黃金,一方面開足馬力印鈔。結果就是,黃金被暴力壓住了,米就起來了。米被壓住了,其他必需品又起來了。
到1948年沒有辦法,國民黨政府開始發行金圓券。要求上海的市民把黃金,美元交出來,兌換金圓券。
上海工商協會由黑社會老大杜月笙來負責會員企業把黃金和美元交出來。有些對黨國比較信任的老國民黨,真的把黃金都交了上去,結果沒多久就全成了廢紙。整個中間,上海的工商業界被金圓券傷透了心,這也是很多工商界人沒跑的原因。老蔣帶著從老百姓那裡搞來的黃金去了台灣。先後運走了375萬兩黃金。
根據《上海地方志》記載,1949年5月以後,整個上海地區最後只剩6,180兩黃金
但是後來時局更亂了,一張去台灣的船票,一條大黃魚加一條小黃魚。
還有很多上海的老板,背著黃魚去了香港。這也給香港帶來很多活力。
民間的很多小黃魚,大黃魚壓在上海人的箱子底下。
有的沒能躲過三反五反,有的沒能夠躲過公私合營,有的沒能躲過文革抄家。
當年上海鑄造的那些大大小小的黃魚,能藏到1980年後的,非常非常非常少,每一條都帶著血和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