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歷史上出了9個狀元,他們的命運你根本想不到
2016-06-08 由 肇慶市旅遊局 發表於歷史
一年一度的高考已經結束,各路新鮮熱辣的高考狀元又將引發圍觀熱議,還會引來名校爭搶……嗯哼,看來只要是狀元,無論古今,都是人生贏家啊!
發哥細細數了一下,自隋唐開科取士、建立了相對完善的科舉制度以來,咱大廣東雖說在古代被稱為南蠻之地,但也有9人在金鑾殿上被皇帝欽點為狀元郎。
辣麼,金榜題名考上狀元484就萬事大吉、一路亨通、升官發財、妻妾成群、兒孫滿堂鳥? 他們最終的結局究竟是壽終正寢還是……
表急,看看不就知道了!
莫宣卿(834--868), 唐朝文宗大和8年誕生在廣東肇慶封開縣河兒口鎮西村,唐大中五年(851),
17歲的莫宣卿赴京城參加廷試獲中狀元,從而成為廣東歷史上第一個「高考」狀元,也是始隋唐以科舉取士以來
年齡最小的狀元。
生平
莫宣卿考取狀元後,被任為翰林書院修撰。因母親不願隨其北上定居,遂上書朝廷請求改委他在南方任職以奉養母親。在奉母攜眷往台州上任途中,病逝了!
小故事
相傳莫狀元是遺腹子,母親因家貧改嫁。由於繼父的家境較富裕,他得以入學堂讀書。莫七歲時已學會吟詩寫對聯,12歲時即參加科舉考試並中秀才,被鄉人稱譽為"神童"。
....
簡文會(南漢(907--958),廣東歷史上第二位狀元,佛山第一位狀元。南漢乾亨四年,簡文會參加科舉考試,高中狀元,先任翰林院編修,從事為皇帝起草、批答文書,撰擬文詞等工作。後來升任尚書左丞相,成為南漢重臣。
生平
第三代南漢王中宗是個嗜殺成性的人,且揮霍無度。對這些昏庸無道的所為,簡文會出於剛直的品格,披肝瀝膽地犯顏切諫。中宗不但不聽,反而把他逐出宮廷,貶為刺史。他到任後,公正嚴明,愛民如子,因而得到老百姓的愛戴,後來在當地寓所終老。
小故事
簡狀元幼年喪父,母親靠縫繡衣服維持生活,把他養大。因無錢供他讀書,就憑自己略識幾個粗淺文字為兒子啟蒙。簡文會生性聰明,勤奮好學,終於精通各類經典,吟詩作賦尤其擅長,附近的人都知道他的大名。
....
張鎮孫:南宋時期廣南東路南海縣熹湧(今廣東省順德倫教熹湧)人,生年不詳,宋度宗鹹淳七年(1271)辛未科狀元,卒於宋端宗景炎二年(1277)。
生平
德佑元年(1275)冬,元軍逼近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恭帝君臣降元後,宋臣擁立端宗趙昰即位,張鎮孫奉詔與都統凌震招兵買馬,誓圖恢復。景炎二年(1277),張鎮孫率軍收復廣州,軍心,民心為之大振。但不久,元軍又復占廣州,張鎮孫兵敗被俘。4月,張鎮孫自殺於大庾嶺。
小故事
在廣州市人民南路,有一條街叫
"狀元坊"。據考證,南宋時張鎮孫住的那條街原名叫通泰裡,自張鎮孫中了狀元後,人們在通泰裡的街口處建築起一座富麗堂皇的狀元牌坊,於是便把通泰裡改名為狀元坊。
....
倫文敘(1467--1513),字伯疇,號迂岡。明朝南海縣黎湧人(現為廣東佛山瀾石鎮黎湧村)。明孝宗弘治十二年(1499年)己未連中會試第一,殿試第一,考中狀元,後授翰林院修撰。
生平
倫狀元自幼家貧失學,但才氣橫溢,有"神童"、"急才"、"鬼才"之稱。做官後還算是順利,正德八年(1513年)出任順天府主考,是年卒於京師,享年47歲。倫狀元在廣東歷代狀元中非常有名,是很多戲曲和電影中的主角。究其原因,是倫家父子兄弟並以魁元策名,故天下稱之為「一門四進士,父子魁三元」。據傳,明朝皇帝御賜玉旨在黎湧村前建牌坊,上書「中原第一家」。
小故事
倫文敘孩童時由於家貧,經常因賣菜吃不上午飯,一粥店老闆憐其年幼,惜其才,就天天買倫文敘一擔菜,並要他送到粥鋪。在倫文敘把菜送到粥鋪時,老闆就會把用剩的豬肉丸、豬粉腸、豬肝生滾白粥,然後再放些姜蔥等免費請他吃。後來,倫文敘不負眾望得中狀元,衣錦還鄉之時特地到粥鋪感謝老闆,並請老闆再煮他以前常吃的那種粥。由於此粥無名,倫氏為此粥取名為"狀元及第粥",並親筆為粥鋪寫下牌匾。而
"狀元及第粥"也在羊城、珠三角地區及港澳地區流傳開了。
....
林大欽(1511~1545),潮州府海陽縣東莆都仙都村(今潮州市潮安區金石鎮仙都村)人。幼家貧,聰穎嗜學。明嘉靖壬辰年(1532)全國高考,21歲的潮州考生林大欽總分第一授翰林院修撰,成為潮汕地區在封建王朝唯一一位文科狀元。
生平
幾年後林狀元以母老乞歸,1540年母逝,林黛玉,哦,不,是林狀元哀傷過度而大病,1545年卒於葬母歸途,年34虛。
小故事
林狀元以不足21周歲的年齡折桂,在中國歷史上極其少見。林狀元在潮汕地區有大量傳說故事,為一代代潮汕學子樹立了一個奮發向上良好榜樣。But,因其英年早逝、未有作為,留下「早出日頭不成天」的俗語。
....
黃士俊(1570~1661),廣東順德甘竹右灘人,明萬曈崱未(1607年),37歲的黃士俊成為當年的高考狀元,並從此進入官場。據傳年過九十,不能決事才辭職歸鄉,於清順治十八年(1661)卒於家。(
難得的高壽啊!)
生平
黃狀元一生為官多近宮廷,前半生尚能潔身自好,頗獲"清正"好評。
But,(好吧,人生總是有太多的轉折),後半生的黃狀元在大義上有些反反覆覆:「明廷傾覆後,士俊終不能保晚節,剃髮易服,惴惴躞蹀於清將李成帳下。後受人責難,深為痛悔,策動李成棟反清。清軍大舉反攻,士俊年老不能隨軍轉移,孑然退隱山林。 」
小故事
黃狀元被後人戲稱為「鴨蛋狀元」。據傳,當年窮書生小黃進京趕考前去岳父家借盤纏,正趕上岳父在家中宴請賓客,因嫌其衣衫襤褸,連客廳的門都沒讓進,只拿了唡隻鴨蛋打發他走人,幸好岳父家的幾個奴僕傾囊相助,才有後來的狀元及第。據說黃狀元後來還寫鴨蛋詩,其中警言不少。
....
莊有恭(公元1713~1767年),13歲即通《五經》。1739年被還珠格格她爹乾隆皇帝欽點為狀元。史料記載,莊狀元一生清正,勤政愛民,當時江浙常受海潮的影響,作為江蘇巡撫,他自然把興修海塘作為工作中心,其治水思想和方法至今尚有借鑑意義。
生平
莊有恭幾十年的政治生涯中經受了罰俸、革職、赴軍台效力,甚至秋後問斬等懲罰,卻又一次次被乾隆赦免。但關於他的死因一直以來都是一個謎,究竟是勞累病逝?還是吞金自盡?據傳,乾隆皇帝認為莊狀元是國家之棟樑,君f臃飧吖伲;ぷ癄鈐宰鞔廈魈氐賾12道黑牌召其進京。誰知道,莊狀元接到12道黑牌後,以為死期將至,立即召集一家大小,語重心長地對大家講:「伴君如伴虎,日後子孫切勿在朝庭當高官。」隨後吞金自盡。
小故事
也許是受先祖遺訓影響,莊有恭後莊家鮮有從政的名人誕生,倒是有位赫赫有名的乒乓球運動員——
莊則棟,中國近代男子乒乓球運動員,中國現代外交史上著名的「乒乓外交」的重要人物,使得乒乓球真正成為了我們的「國球」。
....
林召棠(1786年~1873年)。吳川在清朝出了個狀元,這對於地處邊陲海隅、鑒江流域的高州府下轄縣來說,可謂鯉魚跳龍門傳說的現實版。這條躍過龍門的大「鯉魚」就是林召棠。林一生經歷乾隆、嘉慶、道光、鹹豐、同治五朝,跨越18、19世紀之間,享年87歲。
生平
林召棠高中狀元後授職翰林院修撰,充任國史館纂修官,又任陝甘正主考官。後因感官場污濁,託病辭歸故裡,終身從事教育,受聘肇慶府端溪書院主講十五年。林則徐來粵查鴉片,常與林召棠書信往來。卒於1872年,享年87歲。
小故事
林召棠的父親從小對他管教甚嚴。有一回,其父聽人說林召棠戲弄女性,十分生氣,本想責罰兒子一番,可又一想事情尚待證實,便出一合字上聯,令兒子對下聯,從中進行試探。上聯是:奴手是拏,切其亂拏奴手; 少年林召棠聰慧過人,猜到有人誣告自己,父親正信疑參半,於是對以下聯:人言是信,不能輕信人言。他父親見下聯對得好,言之有理,便去調查,證實是鄰人誣告。
....
梁耀樞:生於清道光十二年,廣東省順德縣光華鄉人,封建社會廣東最後一位狀元郎。
生平
梁狀元自小父母雙亡,由堂兄梁介眉撫養長大。中了狀元的梁耀樞不忘堂兄梁介眉的撫養之恩,對待他如對自己的親生父母一樣。 梁耀樞一生做事,嚴謹。遺憾的是梁耀樞因為為官時積勞成疾,告老還鄉後不久,便於光緒十四年 [1888] 病逝於自己的家鄉,享年56歲。
小故事
據說,梁耀樞出生時,人們好像聽到天空中響起了優美的旋律,樂音悅耳動聽,同時產房裡一陣異香突起,正在大家都感到非常驚訝之時,只聽「呱呱呱」,梁耀樞出生了,這事在當地稱為奇聞。
....
發哥說
1300餘年,中國共出了600多個文狀元(《中國狀元譜》考,有名有姓的文狀元599個)。在這漫長的歷史長河裡,其實大有作為的狀元寥若晨星,大都淹沒在名利的煙塵中,反而是考試並不那麼出色的進士構成了中國歷史的主骨。
「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軾、蘇轍、王安石、柳永、秦檜、文天祥、解縉、於謙、嚴嵩、徐階、張居正、袁崇煥、張廷玉、鄭板橋、紀曉嵐、劉墉、曾國藩、康有為……這些人都不是狀元,氮素,哪一個不是大名鼎鼎牛氣哄哄!老話說的好,「不讀書不行,讀死書也不行」!!
最後,發哥送上一首韓再芬的黃梅調,明天放假了,泥萌哼著小調該去哪浪就去哪浪吧!
來自中新社廣東發布
狀元資料、圖片來源於網絡
點我分享到Facebook
相關文章
廣東歷史上的九個狀元,其中唡個早逝、唡個自殺、一個是鴨蛋狀元
2016-06-10
高考完了,下來又將會上演名校搶狀元的戲碼了。你以為狀元就會平步青雲嗎?還真不一定!這幾天,不是流行了這麼一個段子嘛——有唡份名單,你對哪份名單更熟悉?第一份名單是:傅以漸、王式丹、畢沅、林召堂、王雲錦、劉子壯、陳沆、劉福姚、劉春霖。
廣東歷史上的9個狀元5個在佛山,莫氏有一個上榜!
2018-07-12
自隋唐開科取士、建立了相對完善的科舉制度以來,廣東歷史上一共出過9位狀元。其中5位在現今佛山境內,1位在廣州出生,1位在肇慶,1位在潮州,1位在湛江。
古有「狀元」文化基因,今有高考金榜題名|博古通今
2018-06-06
據統計,2018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975萬。比2017年增加35萬人,佛山約有5.1萬人參考高考,比去年增加2000餘人。
人中翹楚 大魁天下
2016-03-27
廣東歷代9位文狀元和5位武狀元「亮相」番禺「狀元」是個令人肅然起敬的字眼,更是讓廣大學子心嚮往之的梦侂。近日,訒胥东省流动博五H鶯頭┪錒葜靼斕摹豆愣珷鈐氛估澇詵┪錒菘梗酥詼嗉頁ご『⑶巴喂邸稈啊埂
廣東狀元系列|悲情的抗蒙狀元——張鎮孫
2018-06-03
希望各位廣大考生都能沾上古代學霸的靈氣,在本屆高考中,旗開得勝,取得優異成績,並最終考上自己理想的學校!
同一口井養出唡個狀元?其中一個還是廣東史上第二個狀元
2018-04-23
我們都知道從隋開始就出現了科舉考試,從此標誌著中國封建社會徹底打破血緣世襲關系和世族的壟斷。社會中下層的知識分子有機會到社會上層實現抱負,讓更多的人才可以為國效力。
市民爆料!佛山千年狀元井被封蓋了,相關部門回應……
2017-09-05
在佛山,有一口「狀元井」,據傳該千年古井因「一井養育唡狀元」而蜚聲民間。但近日卻有佛山市民爆料:作為佛山市文化保護單位的該口古井或受損。究竟是咩回事?狀元井在佛山市石灣鎮瀾石黎湧村簡地(黎湧上村),俗稱「龍頭井」,是南漢沿用至今的古井。
文化|番禺第一位狀元為國捐軀垂千古!廣州狀元坊都因他而改名
2017-05-06
提起廣州狀元坊,對於眾多追逐潮流的青少年來說,可謂再熟悉不過了,此大街售賣各種時尚的裝飾品和小玩物,吸引了廣州乃至周邊地區眾多的青少年來這裡購物。但原來這位狀元和番禺有著莫大的聯系!廣州狀元坊為何更名?指的是番禺第一位狀元?
不知道現在的人考試之前,還會吃這種粥和湯嗎?靈驗嗎?
2018-07-09
都說廣東人無論是在吃的還是用的都比較講意頭,尤其是頗有儀式感的生日宴、年夜飯,甚至小到孩子的開學宴都講究「意頭」。說小孩子多吃芹菜就會「勤勤奮奮」,多吃蔥會「聰明伶俐」,吃蒜頭會算數比人快。
清朝狀元書法水平如何,看看他們寫的字
2016-05-06
廣東九名科舉狀元,這個縣級城鄉就伷濤名文犫j褂幸幻錉鈐
2017-12-21
提起廣東順德,通常人們會聯想到這裡改革開放先行一步,以至遍地土豪,一個縣級區域有世界500強企業就唡家。土豪顧名思義就是雖則腰纏萬貫但文化不高的樣子吧!
廣東古代9大狀元,有5個出在佛山!為什麼佛山這麼厲害?
2016-04-18
古人有人生四大喜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在「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中國封建社會裡,狀元是士人學子們孜孜以求的終極理想。佛山自古崇文重教,歷來人才輩出,包括狀元文化在內的歷史文化底蘊豐厚,素有「狀元之鄉」的美譽。
「孫氏網」歷朝歷代孫家總共出了多少個狀元?果然孫氏人才輩出
2018-07-13
唐制,舉人 赴京應禮部試 者皆須投狀,因稱居首者為狀頭,故有狀元之稱。從隋朝開始實行科舉制 以來,從中經歷唐、宋、元、明、清各代,直到清光緒31年廢除,歷經近1300年。
在科舉取士時代,一位為粵西贏回面子的湛江才子
2017-11-19
匹馬斬顏良,河北英雄皆喪膽;單刀會魯肅,江南士子盡寒心。這是狀元林召棠,在蘇州才子們的質疑與諷刺下,提筆為關帝廟寫下的一副對聯。不過話又說回來,我們粵西大地,在林召棠之前確實沒走出狀元郎,林召棠可以說為粵西贏回了臉面。在古代遠離王權中心的地方考狀元有多難。
佛山第一個狀元簡文會:亂世諍臣
2016-05-24
穿過喧鬧的市聲,在瀾石藜湧上村擁擠的城中村建築的縫隙裡,藏有一口古井,人稱"狀元井"。井水深幽清澈,流經千年而不腐。過路的本地村民會告訴你,這口井的水非同一般,因為它撫育了唡位狀元,一位姓簡,一位姓倫。村民口中"姓簡的狀元"便是佛山第一位狀元--南漢狀元簡文會。
廣東最後一位狀元,梁耀樞書法作品,網友評論:讓多少書法家汗顏
2017-04-08
致高考後的各位考生們——細數明朝的歷代狀元(三)
2017-07-17
縱觀中國的各朝歷史,明朝似乎是最有骨氣的一朝,不和親不賠款,天子守國門,而明朝的文人們亦是如此。終大明一朝,共產生了五十七位狀元,明朝的延續數百年,在很大的程度上依賴於龐大的文官集團,也就是與明朝閹黨並存的東林黨。通過了解這些狀元們,或許可以了解一下那已逝去的大明王朝。
廣東最後一位狀元郎,竟然是一名順德人?|話說佛山
2018-08-19
△這是《話說佛山》的第23期分享本文約1201字閱讀需要4分鐘廣東最後一個狀元郎梁耀樞,清代順德唯一的狀元,也是封建社會廣東最後一位狀元郎,以文才出眾、清正穩健而名滿當時和後世。
端溪書院山長林召棠狀元對嶺南文化的貢獻(一)
2018-05-12
後任當時堪稱嶺南最高學府的端溪學院山長十二年,在傳承文化精神、培養人才、繁榮詩壇、發展端硯文化和姓氏文化等方面,都為嶺南文化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虛白齋舊藏清末團扇書畫合璧冊——嘉泰秋拍預覽
2016-10-22
虛白齋主人 :劉作籌(1911-1993),廣東潮安人。字均量,自號虛白齋。早歲入上海暨南大學,跟隨謝公展、黃賓虹習畫。後居香港,服務於銀行界,精鑑賞收藏,晚年將所藏書畫700餘件悉數捐予香港藝術館。
一條路閱盡佛山千年人文風流
2016-11-24
黎湧陳氏大宗祠屋脊上精美的陶塑公仔。 南方日報記者 戴嘉信 攝位於黎湧簡地村的文保單位「綠瓦亭」。
廣州狀元坊在哪裡,狀元坊的歷史文化故事
2016-08-02
「唐孟郊七言絕句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能夠高中狀元似乎就是古代才子們一生的夢想,在廣州也有著一個獨特的狀元坊。那麼,本期廣州文化一起了解廣州狀元坊。狀元坊是一條古老的內街巷,已有700多年歷史,因宋代狀元張鎮孫故居於此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