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 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我,年入14.6亿,坚决不融资不上市 | 温哥华财税中心


我,年入14.6亿,坚决不融资不上市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很多VC的“意难平”。

在无锡,藏着一匹软件行业的科技黑马——帆软软件。

这家公司带有鲜明的标签:不融资、不上市,多个产品线市场占有率第一、利润共享。


我愿称帆软为科技界的胖东来。

与此同时,它的创始团队十分神秘,除了必要的曝光,网上几乎找不到他们的信息,也是因为他们的神秘与连年增长的业绩,这家公司成了很多VC的“意难平”。

那么这家公司究竟为何如此排斥资本,又是靠着怎样的管理哲学,在软件寒冬期,依旧保持高增长?不久前,我们与帆软创始团队成员们聊了聊。

坚决不融资,不上市

从公司成立的第一天,帆软就没有打算融资和上市。

这种坚决的来源很“反直觉”,因为作为帆软创始人的Peter本人,“有严重的共同富裕情节”,用他的话说,非常不希望在一个公司里,有人特别富裕,有人特别穷。

这源于他的早期工作的一些“不愉快”经历,但对于大多数打工人来说,其实也说不上多么不愉快,甚至于可以称得上是相当正常。

毕业后,Peter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深圳的一家外企公司,一个很明显的偏见是,外企本部人跟大陆人吃的盒饭都不一样,大陆人吃五块的,外企本部人吃二十的。第二份工作在北京,也是一家外企公司,工作不久,他发现公司的分配有问题。

两件小事:一是以Peter师傅当时的收入,只能买一辆人民币(专题)7万的千里马。而公司的创始人,却很容易就买了一辆26万美金的汽车;二是,创始人来北京出差嫌弃三星级酒店差,自己半夜换到了凯宾斯基。可三星级酒店对于普通员工来讲,都很难有机会住。

这么两件“相当正常”的小事,他居然直接建议创始人,进行公司的股权和分配制度改革。至于结果也“很正常”,公司没人理他的要求,说得再直白一点,但凡公司领导层有人理他,就算公司输了。


建议不被采纳,peter没妥协,也不苟着,转身选择离开,在北京继续求职,并顺利拿到多家公司的offer。但即使工资开到顶格,他仍固执地要求每家公司改变分配制度,他也想知道自己努力后究竟能拿到多少钱。

也是相当正常的,所有公司都觉得这人“是不是有什么问题”。他在北京找不到心仪的工作再加上个人原因,作为江苏人的他,果断离开北京,选择回到南京创业

这些所有的“相当正常”,放到Peter那里就成了“不正常”,我无意像电影一样,去探究原生家庭或成长经历,对人的性格塑造究竟有何种影响,他的经历和选择或许也不能简单划上等号。

毕竟就连已经申遗的《让子弹飞》,也没交代张麻子到底是什么来路,只是一来“鹅城”就开了一枪并宣告三个目的,“公平、公平、还是他妈的公平”。

得承认,有时候现实可能比爽文还离奇。


一个细节是,他离开北京时,只拿了5000元现金和一个笔记本电脑,而且他把电脑里的简历也全部删除,想着以后再也用不上了。

至于其他的四个合伙人,为什么也能够选择跟Peter站在一起,坚决不融资,不上市,换句话说,也就是不那么在意绝对财富值,也要从这5000元现金和一个笔记本电脑说起。

与Peter相识时,这些早期合伙人都是大四的学生,连实习工资都没得拿,想法出奇很简单,就是想一起做点事,

后来,大四毕业后能够留下来的还是少数,留下的几个合伙人连劳动合同都没签,每个人每月只拿2000元生活费,就这么干了好几年。

就离谱好嘛!我本来以为,自己已经看清了这个现实到丑恶的世界,其实我只是不够勇敢,真正的热爱不是无奈接受,而是用话语和行动去影响甚至改变。

当然,身为老板Peter也很俗套地承诺了很多,比如:未来大家虽然不能发大财,但能做到有房,有车,有存款”,“去超市买东西不用看价格”。很正常,员工也觉得老板画得一手好饼。

没办法,谁让当时公司注册的3万块钱,都是来自客户的回款。

总之欲望这种东西的来路没法形容,创始团队对金钱的要求都没有那么高,尤其在无锡、南京这样的二线城市生活,压力也小一些。目前即使帆软没上市,早期员工也基本上都实现了财富自由。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上一页123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中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当前评论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