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有多好骗,看这碗汤有多好卖就知道

阿悦老师又煲汤了。上周是个褐色浓稠的粉葛鸡脚汤,无数只蜷缩的鸡爪胡乱交织在粉葛块里,说是能生津解热,增强免疫力;这周又突变小清新,端出一锅无油蔬菜汤,里面漂浮着几乎软烂的圆白菜、胡萝卜、洋葱和南瓜,说是专门适合夏季减肥。
“哈佛蔬菜汤,最近超级火!我早上专门去菜市挑的新鲜菜,可不是盒马那种预制的净菜包哦。”

看着那堆煮到糊糊的蔬菜,再听到这个名字,我脑袋突然嗡地就炸了,仿佛一个早已拉黑并删除联系方式的旧人,突然又出现眼前。
我的祖母大人,也就是我奶奶,上世纪末在台湾就做过无数次的同款,从配料到成品,与眼前这碗“汤”几乎一模一样。是不是也来自哈佛我记不清了,但我记得记忆中的它,一点都不好喝。好不容易逃离它二十几年,再没想到竟然在广州,被阿悦老师强制召回。
“你竟然知道?”阿悦看我的反应,一脸震惊。
她说自己是最近在某书上刷到的,篇篇笔记点赞过百。介绍的博主说,这是哈佛的营养专家研发的,排毒养颜又抗炎,还能减脂促消化。她看着不像广告,食材价格便宜,做法也简单就照着煮了。
“说是不能煮太久,也不能放调味料,否则植物里的营养成分会消失”,阿悦老师非常认真安利。“没想到这样煮真的好喝!”

被架在这锅汤面前,我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回应,只能硬着头皮喝了一碗。幸好成年的我丢掉了“消极抗拒”的心气,可以重新客观审视这个阴魂不散的滋味:几种家常蔬菜的混合,质感介于烫熟和炖烂之间,清甜之余带一点点涩,回味稀薄似水,非常符合减脂餐的感觉,能吃,比记忆中的好吃很多。
只是我不懂,这锅汤它究竟有什么魔力,能从台湾到大陆,再在2025年把自己活出了新的网红生命?难道饮食也是原地画个圈,间隔几十年又回到起点?


分享: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