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藤校退学 他写给2025届新生的信触目惊心
教育板上一封名为《致2025届毕业生的信——来自一位常春藤辍学生》的邮件引起了很多人的讨论。
有一位美籍日裔的学生帖主,靠着优秀成绩拿到不少精英大学录取,最后选择去普林斯顿,普大还给了他全额奖学金。
他满怀期待去入学,结果,第一学期就因患上严重抑郁症入院,最后决定从普大退学。
后来帖主转入家附近的社区大学重新开启新生活。他将自己的经历和想法写成了一封《致2025届毕业生的信——来自一位常春藤辍学生》的信,借此希望能让后来的学弟妹们重视择校问题。
帖主在藤校就读的一学期里,究竟发生了什么,让他如此毅然决然离开梦校?
在藤校就读一学期,我都经历了什么?
这封帖子内容如下:

发帖人来自南加州的一个普通亚裔家庭,高中毕业时,他凭借无可挑剔的成绩单——全A、4.7的GPA、1580的SAT、36分的ACT、优秀毕业生代表致辞,如愿拿到了梦校普林斯顿大学的录取。他以为自己终于站上了巅峰,却在入学后迎来滑铁卢。
进了普林斯顿后,沉重的课业负担让他喘不过气,他感觉“教授上课就像在用另一种语言讲话”。曾经他擅长的一切都变得陌生、困难。
与此同时,周围的同学个个都是天之骄子,聪明、有见识、极具竞争力。他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配得上这所学校。
他的心理状态开始崩溃。焦虑、抑郁、失眠、社交障碍接踵而至。
他发现自己在课堂上坐立难安,与人交往变得异常困难。学业压力、文化和圈层的隔阂、再加上一段失败的恋情、以及东亚孩子对家人报喜不报忧的习惯,导致他在学校寸步难行。
他开始害怕打开任何和学校有关的邮件、害怕看到教授名字。最后,他住进了医院,和父母商议决定退学。
在信中他说:这个决定对亚裔家庭意味着“放弃未来”,但他已经不想再做那个为了赢得老师和父母认可、不断讨好他人的孩子。
真正的勇敢不是硬撑,而是知道什么时候该停下来,为自己而活。
他写信给2025届的高中生,诚恳地劝告他们:
不要为了名校的光环而牺牲自己的幸福。名校并不适合所有人,有时候它带来的不是成功,而是一场慢性崩溃。
“如果可以重来一次,我绝不会再选普林斯顿。我会选择一个让我安心、让我有归属感、有人愿意真正了解我的地方。”
如今,这位帖主在家附近的一所社区大学重启生活,一边读书、一边接受心理治疗,花时间疗愈、认识真正的自己。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近日,Reddit有一位美籍日裔的学生帖主,靠着优秀成绩拿到不少精英大学录取,最后选择去普林斯顿,普大还给了他全额奖学金。
他满怀期待去入学,结果,第一学期就因患上严重抑郁症入院,最后决定从普大退学。
后来帖主转入家附近的社区大学重新开启新生活。他将自己的经历和想法写成了一封《致2025届毕业生的信——来自一位常春藤辍学生》的信,借此希望能让后来的学弟妹们重视择校问题。
帖主在藤校就读的一学期里,究竟发生了什么,让他如此毅然决然离开梦校?
在藤校就读一学期,我都经历了什么?
这封帖子内容如下:
发帖人来自南加州的一个普通亚裔家庭,高中毕业时,他凭借无可挑剔的成绩单——全A、4.7的GPA、1580的SAT、36分的ACT、优秀毕业生代表致辞,如愿拿到了梦校普林斯顿大学的录取。他以为自己终于站上了巅峰,却在入学后迎来滑铁卢。
进了普林斯顿后,沉重的课业负担让他喘不过气,他感觉“教授上课就像在用另一种语言讲话”。曾经他擅长的一切都变得陌生、困难。
与此同时,周围的同学个个都是天之骄子,聪明、有见识、极具竞争力。他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配得上这所学校。
他的心理状态开始崩溃。焦虑、抑郁、失眠、社交障碍接踵而至。
他发现自己在课堂上坐立难安,与人交往变得异常困难。学业压力、文化和圈层的隔阂、再加上一段失败的恋情、以及东亚孩子对家人报喜不报忧的习惯,导致他在学校寸步难行。
他开始害怕打开任何和学校有关的邮件、害怕看到教授名字。最后,他住进了医院,和父母商议决定退学。
在信中他说:这个决定对亚裔家庭意味着“放弃未来”,但他已经不想再做那个为了赢得老师和父母认可、不断讨好他人的孩子。
真正的勇敢不是硬撑,而是知道什么时候该停下来,为自己而活。
他写信给2025届的高中生,诚恳地劝告他们:
不要为了名校的光环而牺牲自己的幸福。名校并不适合所有人,有时候它带来的不是成功,而是一场慢性崩溃。
“如果可以重来一次,我绝不会再选普林斯顿。我会选择一个让我安心、让我有归属感、有人愿意真正了解我的地方。”
如今,这位帖主在家附近的一所社区大学重启生活,一边读书、一边接受心理治疗,花时间疗愈、认识真正的自己。


分享: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