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女综合征":当年轻人开始为痛苦命名

文|殷盛琳 姚汶含
编辑|王珊瑚
小懒 27岁
症状:不喜欢亏欠人情
我的家庭情况比较复杂。弟弟的母亲是我的后妈妈,他在广东出生,爸爸打工的地方。弟弟一岁多的时候,爸爸再次离婚,之后就把他送回了老家。我和弟弟算是奶奶带大的,留守加单亲的状态。
我们住在广西的山村里,两广地区家族联系比较紧密,在老家房子都是连在一起的。叔叔、姑姑家都很近。作为长女,小时候我不仅要看着弟弟,也要一起看着亲戚家小孩。弟妹那时候年纪小,都比较爱闹,吵着要去找爸爸妈妈,不爱吃饭,我就得一直喂,直到每个人吃饱。
大人们工作比较忙,奶奶也要经常去菜地,家里许多事情需要我来做,即使我也还是个孩子。小时候我不理解为什么我得承受这些,也闹过,但没什么话语权,他们要么拿出家长的威严,要么就是要我听话,希望我能给弟妹做榜样。
弟弟没来之前,我觉得我还是一个挺自由自在的小孩,虽然家庭条件没人家好,但奶奶还是关心我的。后来这份偏爱也被分走了。每次我们俩有矛盾,奶奶都会让我让着他,说我弟以后也是我的“娘家人”,让我对他好一点。
我对弟弟既爱又恨,他是我除了奶奶之外,最亲近的人,但彼此靠近了又会很受伤害。他青春期很叛逆,害我三天两头被老师叫去学校说一通。家里也默认管教他是我的责任,出了事情要我解决,弟弟的电话也只会打给我。
我有时候会羡慕他。那些责任和压力不会落在他身上,他想要什么,就直接说,从来没有愧疚感。我很少主动向家里人提要求,不想让他们为难。
中学的时候,我到县城读,寄宿,每周最难堪的时刻就是伸手跟奶奶要住校钱,那也是她的退休金。奶奶会告诉我,这个钱不是你爸爸给你的,是我出的,以后要还给我。
我很害怕周日。长大后才意识到那种恐惧的背后是卑微:觉得我活在这个世界上,一生下来就是欠债的,父母原本要承担的责任都成了我要负担的恩情,这跟我自己养自己长大有什么区别呢?
高中毕业后,我就没再念书了,想早点独立出来赚钱,内心的负担也能少一点。我在县城的影楼做摄影助理,后来去了市里。从十几岁起,我一直在外面,自己管自己。在外面我基本不怎么和家里联系,也不知道打电话该打给谁。
和同龄人比起来,我心理上要沧桑很多。我没办法像朋友们一样毫无负担地玩。我的主旋律是为自己攒钱,为自己铺后路。我总是走一步想四步,思虑过重。没有人为我兜底,我也承担不起走错路的风险。
我需要安全感,做事蛮畏缩。有时候工作中有调去外面学习的机会,我也不愿意,不喜欢变动,只想做安全型选择。
过早地承担家庭责任,成为大人,对我的影响是很深的。我在外面把钱看得比较重,我自己的钱会紧紧攥在手里。和人家会分得很清楚,吃饭AA。我讨厌模糊,喜欢互不相欠的感觉,这样都没有负担。我也很不喜欢麻烦人家。
在亲密关系里也差不多。我心思重,没办法很放松地享受恋爱的过程,比较在意结果,但同时又恐惧婚姻。我没有信心经营好一个家庭。做小孩好辛苦,万一我没有办法托举我的小孩怎么办?我辛苦又心酸地长大了,不想他们也经受这些。


分享: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