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伟:为什么很多人听到西方就很抵触?

在当今社会,我们不难发现一个现象:很多人一听到 “西方” 这个词,内心就会产生抵触情绪,情绪一下子就上来了。如今,有些朋友只要一说到国外,尤其是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还没开始深入探讨,情绪就先占了上风。然而,在探讨与西方相关的话题时,我们首先应该做的是讲事实,进行事实判断,而不是急于做出立场判断。

曾经有人提出过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如果从鸦片战争到现在这近 200 年的时间里,我们一直处于闭关锁国的状态,我们是否能够依靠自身的力量研发出汽车、飞机、电脑、互联网、手机这些现代科技产品呢?经过大家的讨论,普遍认为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自英国工业革命以来,为什么这些先进的科学技术产品没有最先在我们这里诞生呢?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具有深度的问题,不仅我们在思考,很多其他国家的人也在探寻答案,直至今日,仍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

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间,西方欧美国家的确在科技和发展等诸多方面走在了我们的前面。如今,我们能够拥有如此现代化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向西方学习。特别是改革开放这 40 多年来,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个领域的发展都与打开国门、积极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经验密切相关。就像鲁迅所说的 “拿来主义”,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已经取得的成果,这样能够节省重新创新和试错的时间。只有当我们和别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时,才更有底气去谈民族振兴。


分享: |
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