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房地产还惨!这个行业一年倒闭超7000家

被时代遗弃的钢琴。
一年时间,7000多家关门倒闭,这个行业可谓比房地产还惨。
数据显示,2024年,钢琴行业经历了一场乌托邦坍塌,仅一二线城市,一年就有7000家琴行关门。
聚焦到上市企业,龙头公司珠江钢琴前三季度净利润暴跌90%,海伦钢琴更是一年亏掉近1个亿。
要知道,钢琴也曾是中国产业经济的骄傲。仅珠江钢琴一家之力,就垄断了全球超过1/4的钢琴市场。
现如今,售价达到6.8万的钢琴界“贵族”雅马哈,挂在闲鱼上连5000元都卖不出去。
家长更是苦笑道:“钢琴占地2平米,按小区如今的房价,这2平米已贬值15万元,相当于每天倒贴20块养着一堆会占地方的‘废铁’”。
中国人不爱钢琴了?这个市场到底经历了怎样的魔幻历史?
01中国式狂奔:加分政策催生千亿泡沫
1950年寒冬,北京东单冰渣胡同5号弥漫着焦灼与期待。
30名乐器工匠围着一台由8000多个零件、历经170道工序打造的钢琴屏息凝神——当第一个音符穿透狭窄的车间,大家激动地相拥而泣。
新中国第一台钢琴就此诞生。

但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光里,钢琴作为“资产阶级乐器”长期处于边缘地带。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国钢琴产业才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形成了现代化规模生产线。
行业爆发的转机蛰伏在2001年,珠江钢琴成为首个加入国际钢琴制造商协会的中国品牌,中国钢琴的制造技艺,历经半个世纪的锤炼,终于追上了世界水平。
真正让钢琴产业驶入狂跑赛道的,是同期各地推行的艺术特长生政策,规定在钢琴考过九级,中考直接加10分。
钢琴,这个在传统西方世界彰显阶级身份、高雅品味的符号,来到中国后质变成走捷径升学的硬通货。



分享: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