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血案背后,20起报复社会事件的惊人相似性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本文转自“文化纵横”公号。

本文集中研究20起报复社会案例,分析报复社会者的报复心理,区分了市场排斥、参与排斥、公共服务排斥、社会关系排斥等四类来源。当被排斥者遭遇社会挫折而缺乏足够的社会资源和心理资源疏解负面情绪时,很可能形成报复心理,进而诉诸极端情绪与报复行动。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报复社会的犯罪行为属于一种表演式暴力,施暴者欲以极端行为博得舆论关注和社会承认。


本文选自《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6期,有所编删。

文/马子琪、赵云亭

随着风险社会的来临,社会力量的发展也进入了高度个体化、独立化、分散化的阶段,个体的力量不断膨胀,表现最为明显的即个体极端暴力行为的增长。以“报复社会事件”为关键词进行网络检索,驾车伤人、持刀砍人、公交车纵火……相似的悲剧总在不停上演,每一次惨剧的发生都刺激着公众的神经。

个体报复社会事件是指被社会排斥的边缘主体因多次情感与利益受损产生怨恨心理,为寻求情感与事实正义而对社会公众无差别地实施暴力侵害行为,从而严重威胁社会稳定与安全的突发性极端事件。


从性质上看,个体报复社会行为是情感性越轨行为的极端表现形式。此类事件一般具有以下特征:1.行为主体是单一的个体,大多是被社会排斥的边缘群体。2.行为目的非理性,长期积累的怨恨情绪与不公感是主要心理诱因。3.侵害对象泛化,一般针对的是不确定的社会群体,如公交车纵火中的乘客群体,或是特定群体中的不特定个体,如专门针对儿童学生的侵害行为。4.手段扩大杀伤,往往选择能在短时间内造成广泛威胁的武器,如爆炸物、纵火、刀械等。5.突发性与恐怖后果,事件发生前没有明显的征兆,持续时间很短,难以预料和防范,并且容易引起多人死伤,社会影响极其恶劣。

本文选取了2015-2019年间的20起典型案例,详细梳理每件案例的事发经过及行为人的心理与行为变化历程,从中透视个体报复社会行为的一般特质与生成规律。




(2015—2019年媒体报道的具有代表性的个体报复社会案件一览表)

▍排斥与剥夺:个体报复的社会逻辑

(一)社会排斥—个体报复的内在关联

“当一些个体和群体没有获得资源、机会和禀赋、权力的渠道,而这些状态在他们生活的社会中被认为是正常的、习俗性的或者预期之内时,就可以说他们就遭到了社会排斥。”社会排斥意味着个体的资源、机会、禀赋、权力全部或部分缺失的状态被固定化,个体或群体与社会的关系断裂,这就必然会导致部分个体或群体能力的剥夺,限制个体的生活机会。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12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