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马斯克: 当"右翼加速主义"掌控美国:马斯克比特朗普更危险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在硅谷精英中兴起的有效加速主义是技术加速主义的一个流派。有效加速主义认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应该设法加速技术奇点的到来,这种技术可能是加密货币技术,也有可能是人工智能或者火星移民技术。科技企业应该加快新科技尤其是智能技术的创新速度,以此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解决,推动人类社会快速进步,人类须按照优胜劣汰的原则,主动适应技术发展。显然,这是一种乐观的技术决定论,带有技术乌托邦的色彩。


此外,脑机接口、基因编辑、仿生器官等技术模糊了自然人与机器的界限,推动“超人类主义”成为加速主义的新分支。

▍局限、挑战与未来趋势


技术加速主义在推动技术创新加速、经济增长提速、国家竞争力提升的同时,其缺陷和消极影响也不容忽视。

一是技术加速主义放大了技术发展带来的正面效应,忽视了其负面效应,试图通过加速技术发展来改变社会历史发展方向,有将社会历史发展置于唯心主义的风险,而且暗含了精英主义与社会达尔文主义等内容。

二是技术加速主义以对技术的关注取代了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性批判。其强调对控制论、平台、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把握,忽视了背后更为关键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统治性地位。

三是按照西方科技精英的观念,未来的技术奇点很可能会由少数科技资本家和工程师所掌控,其基本逻辑是精英主义或是超人主义,参与这种游戏的是少数精英,而不是广泛的社会大众。正因此,美国才产生了不惜代价独占技术奇点及其生产力爆发的幻想,并掀起对华脱钩断链、“小院高墙”式的科技打压与封锁。

四是一些批评者也认为,加速主义太过于决定论,甚至陷入乌托邦式的空想,其承诺的美好未来生活也许并不会如期到来,人类社会在技术加速下有可能变得更糟,弱势群体反而会受到技术加速的伤害。


当前,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推动下,AI及其他前沿科技正迅猛发展,“加速”不仅体现在技术迭代速度上,更表现为技术与社会、经济、伦理关系的深度交织,使得技术加速主义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

一是各项颠覆性技术相互赋能、融合创新、迭代突破,科技变革速度大大加快,如AI驱动的药物研发、脑机接口与AI协同的神经增强技术等。单一技术突破逐渐被多技术协同的“技术生态”取代,形成对传统技术体系的颠覆。

二是AI自主系统的演进与“技术主体性”崛起。从规则驱动到深度学习驱动的AI,逐渐脱离人类预设逻辑,在复杂场景中自主优化决策(如金融交易、军事系统)。当AI系统具备“类主体性”时,需要重新定义人类与机器的责任边界。


三是技术加速主义与技术垄断、国家安全深度绑定,少数科技巨头(如OpenAI、谷歌、Meta)企图通过算力、数据、算法的垄断,主导技术加速方向,挤压中小企业和公共机构的参与空间。国家间围绕AI、半导体、量子科技等展开战略博弈。

四是AI安全(如对齐问题)、基因编辑的不可逆后果、量子计算对加密体系的威胁,使技术加速与风险防控陷入两难。伦理与治理面临“滞后性危机”,元宇宙、AR/VR与AI结合正在重构社会交互方式,挑战传统伦理与身份认同,AI生成内容(AIGC)、深度伪造等技术已远超现有法律和伦理框架的应对能力。各国在AI监管、数据主权、技术标准上的分歧,加剧技术扩散与风险管控的矛盾。

五是社会分化与“技术鸿沟”加剧。前沿技术的高门槛导致“技术精英阶层”与普通民众的差距扩大,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数字化可能加剧社会不平等,AI发展带来一系列转型期的就业、社会摩擦等问题。社会适应能力滞后,技术迭代速度超过人类心理、制度和文化的适应周期等,导致“未来休克”现象普遍化。

六是与可持续发展的深刻矛盾。AI大模型的训练能耗、区块链的能源消耗、对稀有资源的依赖以及电子废弃物的激增,都是这一矛盾的具体体现。未来,需要在技术创新、政策引导和社会共识的多重努力下,找到技术加速与可持续发展的平衡点。

应当看到,技术加速主义正从单一的技术崇拜转向更复杂的“技术-社会共生”叙事。其核心矛盾在于:如何平衡技术无限可能的愿景与社会风险的现实约束。未来趋势可能呈现两极分化:一种是乐观场景,通过“可控加速”(如AI对齐、全球协作治理)实现技术红利最大化;一种是悲观路径,技术失控导致系统性崩溃(如AI霸权、生态灾难)。跨学科协作、动态治理框架和公众参与将成为关键变量。在这些变量作用下,未来或将呈现丰富的立体场景。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60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