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媒體:在"那一天"到來前,我們還需要准備什麼?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4月2日,東部戰區舉行“海峽雷霆2025A”演訓。此次演訓的實際規模,在近年來大陸為震懾“台獨”分裂勢力而進行的演習中並不算是最大,但其宣傳聲勢比較突出。這其實並不意外。


因為近年來我軍對“台獨”斗爭中似乎更強調震懾效果、宣傳效果和對島內政治形勢潛在的影響,換言之就是更多將演習作為一種斗爭工具。相對而言,這些演習的實際練兵備戰效果並不是第一考量。

那麼與其解讀此次演訓中要港封控迫使前往台灣(专题)的液化天然氣船不敢進港,或者東部戰區箱式遠程火箭炮的實彈射擊等內容,我們不妨更多地考慮一下,如果我們要真正為“當那一天到來”做准備,應該組織一場什麼樣的演習。


首先我們要清楚,當代的大規模軍事行動,有很多內容在和平時期的軍事演習中,是很難得到實際演練的。以下所說也僅是舉例。

回顧2022年俄羅斯針對烏克蘭特別軍事行動的第一階段,與其說俄軍是被烏軍打垮的,不如說是自己把自己給跑跨了。

由於冷戰結束後多年的軍備和戰備的松弛,以及2012年以來俄軍軍改重前沿、輕後方的種種改革措施,使得當時的俄軍實際上並不具備進行同步大規模軍事調動的准備,其後勤支援能力不足以同步支持五路大軍齊頭並進,長驅直入。

結果就是,只有南部的俄軍集群得以部分實現預定計劃,到達戰役初期指定的推進位置,而北方集群的重型裝甲部隊在只帶少量伴隨式燃油保障的前提下,就開始進行長距離穿插行動,最終只有少量先遣隊按計劃完成從南到北貫通烏克蘭境內的任務,與南方集群部隊實現會合,但其身後的大部隊卻在穿插過程中自己把自己跑散了、跑丟了、跑崩潰了。

顯然,俄軍在和平時期的演練中,從未進行過類似情況的准備,他們的後勤系統從冷戰結束後就從未認真為長驅直入的大規模機械化戰爭做准備。實際上,直到今天,俄軍的後勤系統也很難說做好了支持數十萬人的龐大軍隊長驅直入幾百公裡的准備。


相比之下,我軍對於後勤系統的重視從未放松,如今也針對性設計了大量可能的統一行動的後勤支持預案,也舉行過多次的驗證性演習。在近年來還進一步擴大了演練的范圍,與東南沿海省份地方上的配合等也已經納入了考慮范圍。



但是由於渡海登陸作戰本身是最復雜的作戰形式,甚至統籌學就是從諾曼底登陸行動中創立出來的。我們如今要組織的行動與諾曼底相比,僅就渡海登陸這一部分,復雜程度其實有過之而無不及。


而我軍對台行動也需要涉及跨多個戰區、多軍兵種,調動多個集團軍同步行動。盡管整個行動的預案是完整的,計劃是完善的,但當需要真正執行的時候,很可能會出現各個單位各自演練,各自計劃中所沒有預見到的協同問題。因此在最終真正開始行動前,很可能需要展開一次“合練”。

而這樣的合練規模顯然是不可能小的,也不可能通過除了實際進行部隊調動和動員之外的方式來替代,那麼這樣的演習一旦進行,就必然會被外界觀察到。

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目前進行的相對小規模但大張旗鼓的演習,客觀上能夠為一次“大合練”做某種程度的准備。

此外,這樣的大規模行動還有大量的細節問題需要解決。比如空軍方面,可以說我軍的空軍部隊是各軍種中平戰轉換相對快速的。但考慮到戰時需要的出動規模,與和平時期仍然存在巨大的區別。

參考海灣戰爭第一日,聯軍空軍出動超過1000架次的先例,我軍在對台作戰中很可能需要出動的架次還要超過這個數字,而到目前為止,我軍還很少有如此高強度行動的演練。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51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5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