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电影: 电影《奥本海默》中被忽略的科学史谜案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电影《奥本海默》中被忽略的科学史谜案


克里斯托弗 · 诺兰的电影,向来都是以烧脑着称的,比如之前的《记忆碎片》《盗梦空间》《敦刻尔克》,尤其是《信条》,没有哪一部会老老实实地按照时间线的顺序给你讲故事,他喜欢在叙事结构上玩花活,所以,诺兰的片子往往不是那么好看懂。

不过,要看懂《奥本海默》这部片子并不难,因为它不是一个虚构的故事,而是一部还原度相当高的人物传记电影,基本忠实于历史。所以,如果你对真实历史的脉络有个框架性的了解,并且在总体结构上把握住这部电影的叙事结构,也就不难看懂了。




我先帮你梳理一下真实历史,提前了解几个关键的历史节点就够了。

看懂《奥本海默》的 11 条背景知识

1. 奥本海默 1904 年出生在美国,是德国犹太人后裔。20 世纪有很多着名的物理学家都是犹太人,比如说人尽皆知的爱因斯坦,在影片中奥本海默去见爱因斯坦,他们之间显得特别熟,因为都是德国犹太人。还有费曼、戴森、尤金·维格纳等等,这些大神级的物理学家,都是犹太人。


2. 奥本海默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然后在 1924 -1927 年先后在英国的剑桥大学和德国的哥廷根大学留学,在德国的时候师从着名的物理学大师玻恩。那个年代,全世界物理学研究的中心就在欧洲,我们耳熟能详的那些着名物理学家基本上都是一个圈子的,大家要么是师生关系、同学关系,要么就是校友关系,最次也能攀上个朋友的朋友关系。所以,当时不管是在德国还是在美国,造原子弹的那些科学家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3. 1938 年,两位德国物理学家成功验证了核裂变,成为当时物理学界最大的新闻。这条新闻之所以那么轰动,是有时代背景的,因为当时的世界局势已经很紧张,世界大战一触即发。而物理学家们一看到核裂变所释放出的巨大能量都能秒懂这玩意可以做炸弹,用于军事。

4. 1939 年德国突袭波兰,二战爆发,世界从此分成了两大阵营,法西斯阵营和反法西斯同盟。人类一分为二,各自为战。无数的师生、同学、校友从此变成了敌人。德国美国也开始了抢科学家大战,当时几乎每一个着名的科学家都被两边挂了名,希特勒的战略很残酷,如果不能为我所用,就除掉。于是,这期间就发生了很多逃亡故事。最惊险的要数玻尔的逃亡,我后面会讲到。


5. 差不多就在二战爆发的同一年,1939 年纳粹德国就启动了原子弹研制计划,代号叫“铀俱乐部”,领衔的科学家是着名的海森堡。

6. 1941 年,在美国的一群物理学家意识到,如果让纳粹先搞出原子弹,后果不堪设想。于是在物理学家西拉德的牵头下,很多物理学家联名向美国总统罗斯福谏言,要赶在纳粹前面把原子弹造出来。当时在西拉德写给罗斯福的信上签名的,还包括爱因斯坦,据说爱因斯坦的签名对罗斯福的影响很大。当年 10 月,罗斯福正式批准原子弹的应急计划,后来被称为“曼哈顿计划”。

7. 曼哈顿计划实际上有两个领导人,一个是代表军方的格罗夫将军,负责基地建设、后勤保障、安全保卫等非科学工作。而科学上的工作则由奥本海默领导。参与人数从最初的几百人上升到 6000 多人。

8. 曼哈顿计划设立的时候,主要针对的是德国,奥本海默的直接竞争对手也是德国的海森堡。但是没想到的是,就在原子弹即将研制成功的前夜,也就是离第一次试爆成功还差 2 个月的时候,1945 年 5 月,德国投降了。曼哈顿计划的假想敌没了,科学家们开始讨论,是否还有必要继续把地狱之火释放出来。最后奥本海默说服了科学家,因为还有日本没有投降,原子弹继续研制。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1157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