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忧郁症: 男子因思念亡妻离世,家属:他每天很忧郁...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近日,一名IP在广东的网友“蟹不肉”发文称,因思念亡妻无法释怀,选择随她而去,引发网友关注。


该网友4月11日发文,他称,“当你们看到这番文字,我已选择离去”。在文章最后,他写道,“我的确累了,我要好好休息了”,“再见了,每一位。绝笔”。

一位关注了“蟹不肉”的网友回忆,“11日晚看到他的帖子时,评论区都在劝慰他并报警救人,再刷到消息时家属说人已经没了。”红星新闻注意到,该账号发布的最后一条信息停留在4月11日,该账号称:“各位亲朋挚友,我是谢某振的弟弟,怀着悲痛的心情告知,我哥哥于4月11日因故离世,终年33岁,丧事将一切从简。”




▲谢某振的账号

4月15日,红星新闻记者从谢某振家属证实到,谢某振已离世,后事将会在深圳举办。家属称,“他的妻子去世后看他每天那么忧郁,解不开这个心结。”家属证实,谢某振是因为妻子而选择离世。

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谢某振生前在深圳一公司工作,其同事也证实谢某振已去世。据该同事介绍,过去半年知道他过得不容易,朋友圈也越来越缺少分享。“和他家人沟通决定,一切从简,网友们的关心全部均已转达,鲜花由我代各位祭奠。”

据谢某振此前账号内容,他称妻子是1998年出生,2024年12月11日去世。其发出的聊天记录显示,去世两天前,二人还相约去泰国旅行

专家:


整合哀伤失败可能会演变成病理性

需要及时就诊并获得帮助

如何从丧亲之痛中走出?浙江省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医生廖峥娈介绍,“心理学上有一个说法:丧亲反应。失去亲人后,多数人在心理上都要经历四五个阶段,要真正走出来,不容易。”


作为心理医生,廖峥娈表示,丧亲反应中,家属能哭诉出来,情绪爆发其实是个好的迹象,最怕的就是表面看着很冷静,没有什么情绪反应的。

廖峥娈建议,这个时候,身边的亲人、朋友可以多做陪伴,这个时候不妨引导他回忆逝者,甚至可以复盘事情本身,“这样做是为了给当事人的情绪找一个出口,让他释放和发泄。这种释放和发泄越早越好,积攒的时间越久,风险越大,而能够从痛苦阶段走出的人,会进入恢复期,慢慢对亲人的离世释怀,最后逐渐开始新的生活。”

宁波市康宁医院心理咨询治疗中心主任心理专家张媛媛介绍,在成长的过程中,人会经历很多的丧失,人生的过程其实是一个不断丧失的过程,比如:失业、失恋、离婚、亲人离世……丧失是每个人都需要经历的,只不过是在不同的阶段经历不同的丧失。

张医生介绍,随着时间流逝,90%人会在半年左右,逐步走出哀伤情绪。一小部分人在丧失后超过半年以上还持续情绪低落,无法接受至亲去世或是关系断裂的事实,出现睡眠紊乱、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不能重建积极的生活,“就说明整合哀伤失败,会演变成为病理性哀伤,需要及时就诊获得帮助。”

张医生认为,经历哀伤过程并走出来,并不代表你会忘记那些离去的所爱之人,你依然可能感觉你与丧失的人深深地联结着。因为哀伤源自爱。“我们不能改变至亲的离去,但是我们与他们的联结一直都在,他们生前对我们说的话,对我们做的事情都还在,而这种联结就是爱的力量。人虽然离去了,但会以更深刻的方式留在生者的生命里。”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54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