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act Us | CHT | Mobile | Wechat | Weibo | Search:
Welcome Visitors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Home

News

Forums

Realty

大温餐馆点评

Car

Education

Yellow Page

Travel

机器人跑马拉松,累到"断腿"的...却是工程师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机器人在跑马拉松,后面跟着一群工程师。


4月19日,在北京亦庄举办的首届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比赛中,20多台人形机器人“缓慢前进”,几十位工程师在后方一路陪跑,他们忙着调算法、换电池、抗干扰。

这场马拉松比赛,不仅是为了比速度,更是对人形机器人基础能力的验证——验证它们是否具备长时间、连续、自主的运动能力。


为什么要让机器人跑马拉松?因为实验室的完美条件无法模拟现实路况的复杂与不可控。唯有在连续20公里的真实环境中,关节结构、能耗效率、散热能力和运动算法才会被全面暴露,而这正是“人形机器人产业能否落地”的第一道门槛。

在此时点,腾讯科技“具身之路”系列直播邀请了三位长期关注并深度参与机器人产业实践的嘉宾,共同拆解这场“跑出来的能力测试”背后真正的技术焦点与产业价值。

于浩|联想控股副总裁

谌威|钛虎机器人产品生态负责人

Nixon|机器人领域资深产品经理、机器人赛事策划者,腾讯新闻创作者(腾讯新闻ID:南山区张震)

核心要点:

1、为什么人形机器人需要一场马拉松?

马拉松不是为了比速度,而是用真实环境做一场“基础运动能力”压测。在长距离、非理想场地中持续运行,是检验人形机器人能否走向现实应用的第一道门槛。

2、它暴露了哪些核心技术挑战?

一台机器人跑完半马,背后是关节精度、热管理、电源系统、控制算法、通信干扰等问题的全面暴露。这是一场系统工程的极限演练,不只是测“能不能跑”,而是“撑得住多久”。


3、跑步能力能否迁移到真实场景?

马拉松只是开始。当机器人能完成长时间稳定运动,意味着它初步具备进入安防、巡检、配送等高负载场景的潜力。但真正决定商业化落地的,是“小脑”能力标准化之后,“大脑”能否快速跟上。

以下为直播的嘉宾发言精华整理:

人形机器人为什么需要一场马拉松?

Nixon:我们先聊个轻松的话题——当你们听说“人形机器人跑马拉松”这件事情时,第一反应是什么?是觉得大胆,还是觉得有点离谱?


于浩:我当时确实感到惊讶。此前有媒体找我聊过“机器人爬山”的想法,我就觉得难度太高,实施起来很难。没想到不久之后就听说要办“机器人马拉松”。

起初,我以为比赛要求机器人全程自主运行,了解后发现,主办方允许使用“遥控”甚至“跟跑”模式,整体门槛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但这也未尝不是件好事。毕竟目前的人形机器人在技术和应用上都还不够成熟,与其把比赛当作竞技,不如看作一个展示平台。不同企业带来了各式各样的机器人,有高有矮、功能各异,不仅可以展示优势,也能暴露短板,是行业互相观摩、交流的好机会。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PDCA”循环——Plan、Do、Check、Action(即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的闭环管理流程)。通过实践暴露问题,再进行优化,是一个很好的闭环过程。

谌威:这是一个行业对外展示阶段性成果的机会。就像赛车一样,不是只靠一台车,而是背后有完整的保障系统支撑。人形机器人要“跑起来”,背后也同样需要一个协调配合的团队。这次马拉松的意义,不在于比谁跑得快,而在于有没有勇气迈出这一步。

从参赛方式来看,目前“遥控”占了主流。因为“跟跑”模式对环境要求比较高,稳定性也不太好。一般需要一个领跑员与机器人保持三到五米的距离,身上贴有二维码或其他识别标识,机器人通过视觉追踪技术实现跟随。这种方式对识别精度和路径控制要求都很高,容错空间非常小。

Nixon:说到底,这其实是一项系统工程。即便两台机器人外形完全一致,它们的摩擦力、限速设定、调校精度等细节也可能不一样,结果跑出来的轨迹也可能完全不同。

谌威:没错。每台机器人都需要专人调试——哪怕只是两条腿的摩擦力不一致,都有可能影响行走路径和整体稳定性。

现在的机器人,远不是“即插即用”的设备,而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系统集成体。所以这也十分费人力,光是准备一台参赛机器人,就有二三十人参与,涉及算法开发、硬件调试、现场运维等多个环节。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Prev Page123456Next Page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VIEW_NEWS_FULL
    _RELATED_NEWS:
    _RELATED_NEWS_MORE:
    _POSTMYCOMMENT:
    Comment:
    Security Cod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Page Generation: 0.0307 Seconds and 5 DB Queries in 0.002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