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美國的制造業是否真的"弱不禁風"?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近幾日,美國川普當局連續揮舞關稅大棒,其對中國輸美商品加徵關稅總額已經達到了145%。對於川普當局的此番舉動,不少國內評論都指出,川普當局此舉意在重振美國制造業。而川普政府對此也不諱言。其明確表示,即便是“吃藥”,也要忍耐,必須讓美國制造業回歸。對於美國制造業是否能夠重振,不少國內評論界對此整體持看衰立場。


相關業內人士指出,綜合而言,國內對美國制造業的現狀和發展前景持如下看法:1、美國制造業空心化已經到了沒有制造業的地步;2、美國僅剩一些技術含量和附加值較高的制造業,產業門類建制極度殘缺;3、美國制造業自21世紀以來一直在衰退,不斷萎縮,制造業回流政策沒有效果。

實事求是地講,對於重振美國制造業這一意圖,川普本人從來就不加掩飾,而且這也是目前美國社會已經取得相當共識的議題,即便民主黨也不反對制造業的回歸,美國強大的工會組織更是大力支持。對美國制造業而言,客觀評估其實際狀況是研判川普關稅打壓舉措效果的重要依據之一,也是中國後續相關對策的重要參考。那麼,美國制造業是否真的如部分評論所認為的那般“弱不禁風”?真正的事實恐怕並非如此。


首先,美國的制造業實力依然很強大。毋庸置疑的一點是,世界頭號制造業大國的桂冠屬於中國。但是,如果問世界第二制造業大國是誰,似是而非的答案就比較多了,有說日本的,有說德國的,或許很少有人會想到美國。在國內相關評論的引導下,美國在很多人眼裡已經變成了一個虛擬經濟嚴重膨脹、制造業完全空心化的國家,然而這種觀點有著極強的誤導性。




美國時間4月6日,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在接受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節目采訪時,竭力為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關稅政策作辯護。盧特尼克興奮地表示:“數以百萬計工人打軍擰著小小的螺絲來制造iPhone,這種事情將會來到美國。”(X@atrupar)

按照世界銀行的數據,2022年中國制造業增加值占全球制造業的份額高達30%,一家獨秀,而排第二的就是美國,占據17%的份額,而且還在2023年進一步提升為17.6%,而一些印象中的所謂“制造業大國”,如日本占6%、德國占5%、韓國占3%,其份額總和也不如一個美國


從制造業格局變遷的角度看,2011-2022年的十多年中,中國份額由21%提升到30%,美國則由16%提升至17%,美國實際是西方發達經濟體中唯一上升的國家。中國作為近十多年來制造業進步最為顯著的國家,其自身份額的上升,則對應著其他發達國家的下降:日本由10%降為6%、德國由6%降為5%、法國由3%降為2%、意大利由3%降為2%。中國制造業搶占的大頭主要還是除美國之外的其他發達國家,而美國制造業在激烈競爭中依舊實現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需要指出的是,美國制造業增加值在一定程度上是被低估的,因為美國公司存在刻意壓低成本的嚴重傾向。美國制造業經常將一些生產性服務環節外包給第三方,如財務、營銷及管理等非直接生產崗位,如果統一計量口徑,按照美國商務部的研究,寬口徑下的美國制造業增加值比重將會有所增加,那麼相對應美國制造業的全球份額還會進一步上升。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738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