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北京: 硬剛川普!北京為何不懼通縮和失業率上升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美國總統川普一月二十日重返白宮後,就將提高關稅逐步提上議事日程。與中國的緊張也日益升級最終爆發關稅戰。美國中文評論網絡上有文章指出,與此同時,中國目前正陷入的通貨緊縮,且連續10個多月中國產品的出廠價格一直下跌,生產者價格指數(PPI)穩居負值區域,這一跡象明顯是通貨緊縮的出口環境。


過剩的工業產能大量積累。國內需求不僅跟不上,在地方政府債務的重壓下,中國消費者通脹已轉為負值,消費者價格指(CPI)在 2025 年 2 月下降了 0.7%。盡管中國一直在采取大規模的貨幣和信貸措施來刺激增長但沒什麼作用。

文章質疑冒著失去出口訂單的風險,即使虧本出售商品,但至少可以變現。在失業率進一步上升的情況下,打貿易戰中國能得到了什麼?


對此,一位網友進行了一下幾點的分析回答:

一是這一情況類似於抗戰時期蔣介石刺激日本一樣:如果當時要跟日本和談,那麼無論是桂系 湘軍 雲南王龍雲 或是山西的土皇帝閻錫山還是其他軍閥,都比蔣介石更合適出任一個東亞共榮的中國總統;但是如果局面是全面對抗,那麼還似乎真的找不到比蔣介石更合適的戰時領袖。

另一個方面則是自己把自己架上去了:畢竟平時各種鼓吹美國不行了的言論大行其道,此時此刻如果不頂回去 那麼這個臉就丟大了!

如果從實際角度出發 那麼就是最壞的情況不過如此——川普只有4年的任期,如果像上一次那樣熬過4年,換一屆新的美國政府,而且是對華持緩和態度的, 那麼一切就都好了。畢竟新政府要考慮哪怕是川普這個級別發起的對華貿易戰,都沒有取得進展的情況下, 自己還要不要繼續川普的政策。而中國的產能輸入美國能有效的降低美國物價的通脹。也就是說,北京如果頂過4年,有可能讓未來的美國政府看到敲北京的竹杠是一種得不償失的行為。如果現在直接認同川普的方案,那麼想必以後美國新政府提出任何要求,北京也沒啥理由頂回去了。


另一位名叫燎原之火的網友則認為,中國在本次貿易戰的前兩輪的交手中,並沒有反擊實施報復性關稅,但川普一直加稅的方式逼得北京不得不進行反擊。根據川普的說法,中國一直拒絕進行高層直接對話。這位網友覺得這就是說中國一開始的策略就是既不談判也不進行加稅反擊,之後多給點出口補貼,讓老百姓苦苦地扛過去。至於北京現在宣布加稅反擊雖說正常了,可那是因為一直沒有和美國進行談判,再不跟進加稅難道說要硬扛嗎?這位網友認為:貿易戰就是卡在了川普在第一任時吃過的虧,現在要求高層直接對話,但中方的蔡奇沒有談判能力,派其他人去,川普又不接受,這樣談判就無法進行,所以就只剩下加稅死扛一條路可走了。

另一位網友則寫道:習近平不惜冒著風險打貿易戰,首要考量的並不是國民生計或經濟健康,而是維護共產黨的絕對統治和自己的政治權威。在中共的邏輯裡,向美國示弱,尤其是在貿易這種核心領域,是一種政權軟弱的表現,動搖其統治根基和習領導人的地位。所以無論中國國內經濟再怎麼警訊頻傳,面臨通縮和失業壓力,依然要擺出強硬姿態,將貿易戰包裝成反抗外部壓力的“民族斗爭”,以此轉移國內韭菜對經濟社會問題的注意力。




中美關系緊張加劇(說明圖)。

這位網友稱:“中共專制體制的決策弊端與意識形態的僵化也不是一天兩天了。習近平和他參與決策的幕僚高估了自身體制對抗壓力的能力,低估了美國及國際社會的反應和貿易戰對高度依賴出口的中國經濟的沖擊。在缺乏內部監督和真實信息反饋的體系下,基於政治宣傳而非客觀現實的強硬決策得以推行。當前的通貨緊縮、需求疲軟和失業率攀升,不就是這種政治掛帥、罔顧經濟規律所造成的惡果嗎?寧願犧牲經濟活力和民眾福祉,也要維護其政治面子和所謂的“制度自信”,將政權利益置於人民利益之上。

最後,這位網友總結稱,說到底,經濟的短期陣痛甚至普通民眾的犧牲,在維護執政根基和紅色江山永固這一目標面前,不過是肉食者眼裡必要的代價罷了。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已經有 3 人參與評論了, 我也來說幾句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共有 3 人參與評論    (其它新聞評論)
    評論1 游客 [麥.甲.農.止] 2025-04-21 10:05
    哪一國的對外政策不是首先考慮本國的實際情況?美國不是嗎?“經濟的短期陣痛甚至普通民眾的犧牲”這不也是美國正在經歷的嗎?不也是為了維持美國社會制度嗎?
    上一頁1下一頁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403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