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中国大豆之死 一场"卡脖子"的百年博弈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这轮掀桌子,被“卡脖子”风险最高的可能不是芯片、石油,而是一种我们从商代就开始种植的农产品——大豆。


你知道吗?

在我们从美国进口的所有产品中,大豆进口金额常年保持第一,高达120亿美元,比芯片还高。


中国是大豆的世界第一进口大国,2024年消耗约1.17亿吨大豆,约90%依赖进口。比起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主粮接近100%的自给率,大豆作为战略物资,以及重要的工业原料和猪牛羊的养殖饲料,自给率却只有不到20%。



关税战刚刚打响,4月第二周,巴西就有40艘货轮将240万吨金黄色的巴西大豆装船发往中国,不少买家抢着下单。

这一幕让不少人惊呼“巴西赢麻了”“美国农民慌了”。但实际上,巴西的农业生产,基本是美国资本垄断。可以理解为,美国控制了中国进口大豆几乎80%的货源。

明明上世纪初,全球80%的大豆还是出自中国东北,为什么今天大豆却成了我们最脆弱的“短板”?

超高的关税壁垒,将如何影响美国农民投票、巴西大豆价格和中国的粮食安全?

大豆背后,一场围绕“卡脖子”的百年博弈,仍在继续上演。

1

大豆曾是东北农业的骄傲。当年,张作霖就是靠着大豆出口,成了称雄东北的一号军阀。

怎么不到100年,就两极反转了?中国成了最大进口国。

有两件事,重构了千年来大豆的权力法则。


1929年,一个叫莫尔斯的美国科学家,跟随远洋航班抵达中国。他花了三年时间,在东北收集了60多箱、4千多份大豆样本,记录了农民的种植技术,甚至连每个生长周期都有照片留底。

1931年,日军铁蹄踏破沈阳。同年,莫尔斯回国,他的行李箱里,装满中国五千年传承下来的大豆种子与经验。

这些种子,成为美国大豆育种的母本。

1943年,美国以全球60%的产量横空出世,终结了大豆几千年的东亚时代。


不仅如此,上世纪90年代末,美国孟山都公司培育的转基因大豆被批准商业化种植,更是让美国一步登天,牢牢执掌大豆霸权。

叠满了耐除草剂、抗虫、高油酸、抗旱四个Buff的「大豆之神」,在市场上摧枯拉朽,横扫一切对手。随后,孟山都就用这一手,间接控制了巴西和阿根廷的大豆产区。

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美国转基因大豆凭借低价优势,疯狂涌入中国市场。

1995年,中国进口大豆数量仅为29.39万吨,2005年已经超过2千万吨。2015-2017年,中国分别从美国进口大豆2841万吨、3366万吨、3285万吨,占比分别为35%、40%和34%,数量上达到了顶峰。

在种业巨头的技术碾压下,中国传统豆农如同手持冷兵器,瑟瑟发抖地对抗星际战舰。

一场血洗,在劫难逃。

2

如果上世纪的种子战争,还只是攻陷了中国的豆田,那么这一次,中国整个大豆产业产业链上下游也遭遇了美国发起的全方位绞杀战。

面对美国优势大豆供应链的种种非常规手段,在短短1年内,97%中国大豆加工企业被击溃,毫无抵抗之力。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已经有 3 人参与评论了, 我也来说几句吧
上一页123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共有 3 人参与评论    (其它新闻评论)
    评论1 游客 [义.亲.齐.梁] 2025-04-21 15:00
    等大选结束了,就会开始出口大豆给中国了
    上一页1下一页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513 秒 and 6 DB Queries in 0.003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