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吃飯有這4個習慣 身體再好也會被癌症盯上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身體健康與飲食習慣息息相關,腸癌、食管癌、肝癌、肺癌……


這些聽起來就令人害怕的癌症可能與你的飲食習慣有關,我們該如何保持身體健康呢?

01“挑”出來的腸癌


有的人很挑食,只愛吃肉,不愛吃蔬菜,這種挑食的習慣,不僅會導致營養不均衡,還可能會增加患腸癌的風險。

如果攝入的肉類超過人體的需求,多余的營養物質就會成為細菌的溫床,在細菌的作用下,肉類中富含的蛋白質、脂肪等物質迅速腐敗,產生對健康有危害的物質。

腸黏膜長期遭受有害物質的“熏染”,“炎症——壞死——再生”的過程不斷輪回,黏膜細胞在修復過程中一旦走上“歧途”,就會發生惡變。特別是愛吃紅肉、加工肉制品的人群,更要注意。

紅肉:

指烹飪前紅色的肉,豬、牛、羊等哺乳動物的肉就屬於這類肉。

加工肉制品:

指所有經過熏、醃、風幹或用其他方式處理的為了增加風味以及長久保存的肉類,比如培根、火腿、臘肉、熏肉、醃牛肉、肉脯以及肉罐頭、肉醬等。

防癌建議:

1.適當增加粗糧攝入,包括紫米、糙米、紅豆、燕麥等;

2.增加蔬果攝入,這類食物含豐富膳食纖維,可加快腸道蠕動速度,加快腸道廢物排出;

3.減少加工肉制品的攝入,這類食物在制作或加工過程中可能產生多環芳烴、雜環胺等有害物質,吃多了可提升腸癌發病率,每周建議食用不要超過1次~2次。

02 “撐”出來的食管癌


吃飯時如果總是吃撐,特別是晚上吃得過飽,容易引起胃食管反流,在胃酸長期刺激下,容易增加食管癌變的幾率。

防癌建議:

1.吃飯不要吃得過飽,7~8分飽是比較合適的;

2.吃飯、喝水不要太燙,飲用65℃以上的熱飲,會增加患食管癌的風險,入口的食物、飲品最好不要超過45℃。

3.吃飯別吃太硬,很多人喜歡吃一些比較粗糙、偏硬的食物,這類食物在經過食道的時候可能會損傷食道黏膜,也會增加患食管癌的幾率。


03“省”出來的肝癌

過日子“省”一點本身並沒有錯,但是,如果節儉到一定程度,比如發霉變質的食物舍不得扔掉,發霉的東西洗洗還繼續用,那麼肝癌就可能會在體內潛伏下來,因為這些東西中可能藏有一級致癌物——黃曲霉毒素。

黃曲霉毒素是黃曲霉菌的代謝產物,其滋生的溫度為28℃~38℃,喜潮濕,一般情況下肉眼看不見,能導致肝癌,還有一些其他癌症

1mg的黃曲霉毒素就可以導致癌症發生,20mg的黃曲霉毒素一次性攝入直接致成年人死亡,其毒性是氰化鉀的10倍,砒霜的68倍,280°以上的高溫才能殺滅,是我們所知的最強生物致癌劑,1993年它就被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癌症研究機構劃定為一級致癌物。

防癌建議:

1.發霉的筷子、案板要及時更換;

2.發霉的食物別舍不得扔,比如發霉的花生、玉米、豆類等;

3.過期或變質的食用油、調味品也要及時扔掉;

4.久泡的木耳會產生大量細菌、黃曲霉毒素等有害物質,一次性攝入過多,極容易造成肝中毒,也要及時扔掉。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32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36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