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act Us | CHT | Mobile | Wechat | Weibo | Search:
Welcome Visitors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Home

News

Forums

Realty

大温餐馆点评

Car

Education

Yellow Page

Travel

人形机器人:最初的设想,最后的归宿....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为什么我们对人形机器人如此执着?


一百年前,有关机器人的设想与创作在世界各地涌现。

1920年,捷克作家恰佩克在《罗素姆的万能机器人》一书中创造了“Robot”一词(源自捷克语“Robota”,意为苦役);1927年,德国默片《大都会》上映,片中的机器人玛利亚是影史上第一个人形机器人;1928年,日本(专题)生物学家西村真琴制造了“学天则”(意为向自然学习法则),它也是世界上首个明确以人形外观构建的自动机器人。


就早期机器人的外形,百年前的人们不约而同地达成了共识:仿照人类的样子建就好了。这份共识几乎出自于创造生命的直觉——一个在我们的终极构想中拥有意识和智能的、能与人类互动的生命体,它必然会是人类的自我复制,是人类的某种镜像,就像弗兰肯斯坦创造科学怪人那样。

随着机器人应用层面的发展,机器人不再局限于人形,而逐渐演变出了多种形态:轮式、足腿式、履带式、飞行式、浮游式……人类社会对于机器人的功能要求愈发细化,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我们不需要建造一个“全知全能”的机器人,而只是让机器人去以更高效率完成特定的任务就好:于是,全球每年会多出2000万台扫地机器人在沙发下钻进钻出,而人类不会对它们抱有任何多余的期待。

而近两年,人形机器人风口再来。蛇年春晚,宇树机器人的秧歌表演激起热议,Speed中国行时与众擎机器人的斗舞也成为网络切片名场面,上周六在北京亦庄举办的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更是吸引了广泛围观与讨论,机器人在起跑线上摔倒、跑到头掉的视频,在朋友圈里大量传播。




出师未捷头先掉。图源抖音@BRTV创新北京

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也来到了比赛现场,我在距离起点9公里处的文博大桥等待20余支参赛机器人队伍的到来,最终却只等到了6支——对于现在的人形机器人来说,半程马拉松还算是一种极限运动,21公里的路程包含了对机器人散热能力、平衡能力、即时信息处理能力、续航能力等多个维度的考验。

我们不会举办一场轮式机器人的赛车比赛,但会在马拉松的途中久久等待人形机器人选手,当它们经过观赛人群时,人群会对机器人报以不逊于人类选手的加油声。这能部分解释人形机器人在这个时代复兴的原因——它们天然地比其他形态的机器人能赢取更多人类的共鸣。


现于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就读机器人学习(CS Robot Learning)博士的俎新瑞向刺猬公社提供了一个业内有趣的案例:

当人类与非人形机器人互动交流时,往往会不知道看向机器人的哪个部位;而在面对人形机器人时,人类会自然望向机器人的双眼。这将更便于机器人对人类进行帮助和指引,也会以此产生更生动并高效的互动。

“想象一个家政机器人在你的厨房、客厅里干活,90%以上的人都会把这个机器人想成是人形的。”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Prev Page1234Next Page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VIEW_NEWS_FULL
    _RELATED_NEWS:
    _RELATED_NEWS_MORE:
    _POSTMYCOMMENT:
    Comment:
    Security Cod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Page Generation: 0.0321 Seconds and 7 DB Queries in 0.002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