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留学生: 董明珠有权不用海归,但不能污名化留学生群体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品牌对个人领导者的高度依赖,带来的不仅是光环,更潜藏结构性风险。


董明珠在战略制定中拥有绝对主导权,进一步固化了“内部人控制”的公司治理格局。董事会缺乏有效制衡,一旦方向失误,纠偏空间极为有限,其带来的负面后果远甚于集体决策下的容错机制。

例如,格力的多元化战略屡次折戟:手机业务昙花一现,重金押注的银隆新能源至今营收占比不足2%,格力整体收入仍高度依赖空调主业,占比高达78%。


反观美的,早在十年前即启动事业部制改革,成功布局智能制造、机器人、工业自动化等多元领域,营收结构显着优化,总营收突破4000亿元,达格力的2倍,抗风险能力远胜格力。前者的集权式路径与后者的制度型进化,构成鲜明对比。

“董明珠健康家”的命名虽在短期内带来流量红利,却削弱了“格力”这一国民品牌的长期认知锚定,尤其在年轻消费群体中,其过于强烈的个人符号感难以建立持续共鸣。


近年来,格力高管频繁变动,核心高层出现离任潮,“接班人”王自如与孟羽童“夭折”,反映出企业在梯队建设与人才培养上的明显短板。




“董明珠卸任总裁,格力还姓董吗?”已成为市场关注的核心问题。而她公开表示“绝不用海归派,因为可能有间谍”的争议言论,也加剧了外界对格力企业文化包容性与治理透明度的质疑。

格力的挑战并不止于“换人”层面,真正的转型关键在于打破“董明珠依赖症”,建立起具备持续韧性与传承能力的现代企业治理体系。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已经有 8 人参与评论了, 我也来说几句吧
上一页12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共有 8 人参与评论    (其它新闻评论)
    评论2 游客 [曰.至.经.治] 2025-04-24 14:20
    我从来没用过格力的电器
    评论1 游客 [五.教.子.不] 2025-04-24 08:43
    她配合美国抓留学“间谍”,还曾说“小米是小偷”
    上一页1下一页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87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