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北京: 从北京到硅谷,女儿撕碎了我对名校的执念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Ashley是一位帮助女儿实现学术梦想的超级母亲。她的女儿从北京国际学校出发,仅用三年时间完成美国大学双专业课程并荣誉毕业,今年从美国Top10大学人工智能方向博士毕业,进入META工作。


让我们一起走进Ashley的世界,听听她如何用智慧和远见为女儿规划教育之路。

本文以第一人称讲述。


从公立校到国际学校

女儿的成长之旅

最初让女儿进国际学校,并不是我早早规划好的结果,而是一个不经意的选择,甚至可以说,是被一个朋友点醒的。

女儿原本就读于北京的公立学校,成绩一直很优秀,还拿过多次拿过朝阳区及北京市三好学生。

但是升入高年级后,我发现孩子面临的课业压力大增,连课间的十分钟都被用来赶作业。

学习的快乐,慢慢被压力所替代。我开始察觉,那个曾经爱上学、爱学习的女儿,悄悄有了厌学的情绪。

我突然开始怀疑:这所学校,真的适合她吗?

某天,一个朋友问我:是不是要送女儿去国际学校?我知道她应该是记岔了,我并没有这样的想法,但这句话也敲醒了我。

我开始地毯式搜索北京国际学校信息,偶然看到了北京王府学校的夏令营招生,我决定带女儿去试试看。

谁也没想到,这次尝试改变了很多事情。短短一周的夏令营结束后,女儿非常兴奋,坚定地对我说,想要转学到这里。

这个决定在当时并不被大家支持。很多人认为,最稳妥的选择是就读公立学校的国际部。但女儿态度坚定,而我也选择站在她这一边。

我还记得夏令营刚开始时,她有些紧张。老师得知她成绩不错,邀请她用英文在开营仪式上做分享。我替她答应了,但她却没什么信心。

我鼓励她一起试试,于是我们用中文写了稿子,又请朋友翻译成英文,最后真的是“赶鸭子上架”。


在正式开营前,一位高年级的同学过来鼓励她,最终她真的鼓起勇气站上了台,把演讲稿念了出来。

等到夏令营结束时,她已经可以大方地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甚至配合手势讲得有模有样。

那一刻她好像一下子变了个人。我知道,她真的找到了适合自己成长的地方。

成长的代价

是一次次的崩溃与重建


女儿初二正式进入国际学校后过得如鱼得水。不过,国际教育的挑战也不是没有。

虽然她在公立学校里成绩优秀,但进入国际体系后,尤其在英语方面,她发现自己其实是“中等偏下”的水平。

班上很多孩子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就在这所学校里,适应得很丝滑。相比之下,她这样“半路转轨”的学生,自然会有落差。

它们班上有个女孩,英语和各科成绩都比她优秀很多。那段时间,她压力非常大,也非常努力。

不过大概一学期后,她就慢慢追平了。那一刻我明白,孩子的适应力和韧性远比我们想象的强。

我常跟身边的朋友说,如果有出国留学的计划,越早转轨越好。因为等到高中才转国际体系,基本都在为考试奔波,没时间去感受国际教育背后的文化、理念和氛围。

而初中阶段进入国际学校的孩子,不仅适应更快,气质也会慢慢发生变化。

当然,公立体系走出来的孩子也有自己的优势,比如理工科基础扎实,逻辑清晰。总之各有利弊,关键还是看家庭和孩子的情况。

说起教育规划,我也有一次“几乎把孩子坑惨”的经历,在孩子九年级的时候,我们在美高读了一个学期。

女儿初中成绩很好,尤其数学,她还参加过国际数学竞赛,都拿到了不错的成绩。我觉得,如果她去美高,应该能有更大的舞台。
1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63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