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别骂她,董明珠肯定是发现了什么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董明珠说格力坚决不用归国的海外留学生,因为留学生里可能有间谍。这当然很愚蠢,但是对格力未见得有什么不好的影响,因为很多买空调的人,也许也是这个认知。


我看新京报专门发了一篇评论批评董明珠,观点我很赞同。但是我有一个问题是,新京报现在招聘记者,会不会用留学生?

之所以有这个疑问,是因为前年我就听说国内某知名媒体,在招实习生的时候就已经明确不要留学生了。


昨晚10点我乘坐成都地铁七号线,看车厢的地面上印着几个大字,“公民有责任”,我吓一跳,“公民”这两个字现在不经常看到了。但是抬头一看,车厢上印着“国家秘密不上网”——这是一个宣传保密意识的主题车厢,我差点以为宣传的是公民意识。

在济南机场,我等登机的时候,旁边女士的手机外放声音很大,“中医不需要国际标准,张伯礼院士说,中国人自己就是标准……”这位女士,也许正是格力的潜在客户呢。

这就是真实的社会氛围,董明珠所感受到就是这样的氛围。她不用留学生,看上去是政治宣言,却也可以理解成经济考量。


我成长的时期,主流社会氛围不是这样的。上世纪90年代末,出国留学是一种风潮。2001年我去北京玩,住在北大中文系一个朋友的宿舍里,6个人中有5个在准备出国留学——这可是中文系,其他专业的情况可想而知。

在乡村长大的我,当然没这个意识。我读大学的时候才知道,城里最优秀的孩子并不读985,而是去留学。但是,这种对外界的向往影响到我,2023年有机会去做访问学者的时候,我只思考一秒钟就同意了。


此时社会氛围已经发生了深刻的转折,我年老的父母知道这消息不是为我高兴,而是忧虑,他们认为,“去美国”可不是什么好事。

就像90年代的社会氛围能影响我20年一样,现在的社会氛围也能影响年轻人的二十年。我认为这是值得思考的社会变化。

如果你还认为“开放”是对的,还认为牛津剑桥、哈佛普林斯顿是值得读的,这可能已经是“少数派”。在这个时候坚持这种看法,也许有着深远的意义。

因为你不再是潮流的追随者,而是处在某种边缘的位置。在社会高度内卷化的今天,“边缘”不是坏事。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已经有 1 人参与评论了, 我也来说几句吧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共有 1 人参与评论    (其它新闻评论)
    评论1 游客 [亲.不.流.经] 2025-04-25 17:01
    这对在国内的而言肯定是好的,但一棍子打倒一个群体显然是太偏激了。
    上一页1下一页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410 秒 and 6 DB Queries in 0.0076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