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明明不好吃 国宴名菜西湖醋鱼为啥这么有名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近年来,关于国宴名菜西湖醋鱼,网友调侃:“西湖是西湖,醋是醋,鱼是鱼。”许多人来到杭州后,都是先满怀期待地品尝西湖醋鱼,然后露出告知许仙真相的法海的表情。在感叹盘子里的鱼“白白付出了生命”之后,大家难免感到好奇:这道菜究竟为什么闻名全国?为什么能让民国文人对其皆赞赏有加,甚至在1956年的杭州名菜评选中,西湖醋鱼还位居榜首?


那么,究竟是现在的鱼出了问题,还是它本来就不好吃?

西湖醋鱼竟是河南菜?


“西湖醋鱼”这个名字在清代才出现,据说前身为“宋嫂鱼羹”。关于它的来历,有着不同的说法。在历代文人的笔记中,这道菜可以追溯到南宋初年。《武林旧事》记载,“宋室南渡”之后,宋高宗赵构有一次在西湖游览,遇到一位卖鱼羹为生的宋五嫂,自称本是东京人氏,随驾到此。宋高宗品尝了她的鱼羹后,“念其年老,赐金钱十文,银钱一百文,绢十匹”。宋五嫂鱼羹从此名声大噪,“尝经御赏,人所共趋,遂成富媪”。从这则故事看出,宋五嫂很可能是将东京汴梁的烹鱼方法带到了杭州,因为得到了赵构的赏赐,在杭州风靡一时,人人慕名而来。但鱼羹口味如何,就见仁见智了,毕竟吃的是情怀。

在今天的古城开封,仍然能吃到著名的功夫菜“鲤鱼焙面”,原本叫“糖醋软熘鱼”,位列豫菜十大名菜之首。据说,它和西湖醋鱼本是同根生,但分道扬镳八百多年,做法已经大相径庭。鲤鱼焙面的主料是黄河大鲤鱼,在鱼身上打上方向不同的花刀,全鱼油炸后便能实现头尾扬起的视觉效果。炸后的鲤鱼加入糖醋料汁熘烧,出锅后盖上一层细如发丝的炸龙须面,寓意“黄袍加身”。过去讲究先吃“龙肉”(鲤鱼),再吃“龙须”(龙须面),现在一般是鱼和面一起吃。裹着浓稠汤汁的鱼肉色泽金红,酸甜鲜嫩,龙须面金黄酥松,入口即化。各地去开封的游客里,倒是很少有吐槽这道菜的。




杭州民间传说里,“西湖醋鱼”另有来历,本名“叔嫂鱼羹”或“叔嫂藏珍”,和汴梁就没有关系了。相传南宋时,西湖边有宋姓兄弟以打鱼为生。当地恶霸见嫂嫂美貌,心生歹意,将哥哥害死。叔嫂二人分头逃亡避难,临别前嫂嫂给小叔子烧了一碗糖醋鱼羹,让他不要忘记家破人亡的辛酸。后来小叔考中功名,惩治恶霸,为兄报仇。他在一家小店吃饭时,偶然尝到熟悉的鱼羹味道,叫来厨娘一见,竟是失散多年的嫂嫂,亲人终于团圆,这道菜也成为杭州名菜。


无论是皇室认证的“宋嫂鱼羹”,还是颇有传奇性的“叔嫂鱼羹”,都体现出广告效应的重要性。杭州自古繁华,商家格外重视宣传,别说皇帝了,神仙都能被请来打广告。《齐东野语》收录了一则故事,南宋端平年间,周文璞、赵师秀等诗人在春季游览西湖,在西林桥酒垆大醉熟睡。忽然来了个道士,笑道:“各位诗仙喝醉了吧?”然后对酒馆老板说:“照顾好他们,酒钱我付了。”要了一碗水,放了些药末,喝了一口漱了漱,喷到地上竟然变成了银子,正好够诗人们的酒钱,之后道士便飘然而去。诗人们醒来才得知此事,后悔没能和仙人直接交流。此事不胫而走,酒馆被称为“遇仙酒肆”,人们争相前往,生意格外火爆。故事的最后一句意味深长:“而诸公亦若有悟云。”他们可能已经意识到,“神仙道士”应该是酒馆找来的托儿

哪个才是真西湖醋鱼?

历经改朝换代,西湖边的宋嫂鱼羹却始终长存。到了清代,宋嫂鱼羹更为人熟知的名字是“醋搂(溜、熘)鱼”。清代袁枚《随园食单》里写了“醋搂鱼”的具体做法,和现在的西湖醋鱼虽有相似之处,但食材不同,并且增加了一道过油的程序:“用活青鱼切大块,油灼之,加酱、醋、酒喷之,汤多为妙。俟熟即速起锅。此物杭州西湖上五柳居有名……鱼不可大,大则味不入;不可小,小则刺多。”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上一页123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45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46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