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逃离中国到泰国:中国家长们真的能躺平吗?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近几年,带孩子去清迈读书成了一些不愿鸡娃的中产家庭的选择。之所以选择清迈,「实惠的学费」是重要的原因之一,而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则是教育本身——家长们选择清迈,是想「练英语」、「作为去欧美的过渡」,想「逃离国内教育的内卷」。

但随着来自中国的家庭越来越多,清迈的教育生态也在发生一些变化:一位在泰国的网友做了统计,截止到2025年,清迈有30多所国际学校,而来自中国的学生,则是这些学校最重要的生源之一。


我们访谈了4位正在或曾经陪读于清迈的中国家长,他们聊起消退的「英语语言环境」,聊起仍日益增多的补习,聊起中外教育体系下的文化差异,也聊起教育的亘古难题:几乎每个家长来清迈都是为了「不鸡娃」,却又害怕孩子「躺得太平」。外部条件不断变化,家长们还在试图找到一个平衡点。

现在的清迈是否还符合中国中产家长们的期待?他们如何应对教育与生活发生的变化?他们仍在寻找什么?以下是他们的讲述——

「如果你本就焦虑,

清迈不一定能治好你的焦虑」

@鱼太太,江西人,大女儿14岁,小女儿10岁


我们是那种很有旅居优势的家庭,结婚不到两年,我和老公就都辞职了,他炒股票和期货,我做网店全球购。生了老大后,全家半年一迁徙,南昌做大本营,冬天去琼海过。

老大上幼儿园时,这种迁徙模式问题不大,临近幼升小,就不得不找个城市、找所学校安定地生活了。我那时的择校标准就两条,一是气候要温暖,二是不上公立学校,因为我不想孩子接受我小时候那种背诵、抄写、反复计算的教育

2016年,我和老公无意中看到一条公众号推文,说泰国清迈有很实惠的国际学校。我俩就飞去清迈考察,两个月后就举家迁到清迈了,我选择了当地一所学校,两个孩子的学费加起来才不到10万人民币


很多人说中国人是近几年才涌入清迈的,我看不是。到清迈的头一年,我去看我女儿班级门口的名单表,一个一个点汉语拼音名字,感觉班上已经有至少半数是中国孩子。后来听更早来的陪读家长说,2012年《泰囧》上映后,清迈的中国人就猛然多了起来。

但那会儿成文的经验少,我们初来乍到,凡事都要靠自己摸索。很多生活差异都要习惯,清迈没有天然气,家家户户用液化气罐。水电费单子每月寄上门,没能按时缴费,我们家被拆过一次水表。开车成了右舵,还要学习一个很有趣的规定,如果挡着别人的车了,就在熄火后挂空档,方便别人推车。

孩子们比我们适应得快。老大当时5岁,英语基础基本为零,在新学校的语言强化班呆了3个月后,老师允许她转回普通班。老二才1岁多,没断奶,连话都不太会讲,送去pre-nusery,几乎是把英语当成母语在学。

新学校的评分体系很复杂,拿英语语言文学这门课来打比方,有2到4个不同的打分项,比如分析能力、演讲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每个打分项满分8分,合成的总分满分是7分。我自己是挺喜欢这个评分体系的,它很科学,把孩子的长处、短板分得很清。像我女儿因为来清迈太早,中文阅读的小分一直不高,但她自信开朗,中文演讲总是高分,那中文这门课的总分就不会太低。等于说是变着法地认可每一个孩子的努力。

当然也有更直观的标化考试。上小学后,孩子每年都参加MAP全球统考,每个考生会知道自己的排名,但不知道别人的排名。成绩可以被比较,但这种比较不发生在两个具体的同学之间。这也让我很触动,你只知道自己的位置,只和自己比,这是我想让孩子上国际学校的初衷之一。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上一页1234...8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56 秒 and 7 DB Queries in 0.0030 秒